缩略图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的行业实践报告

作者

魏伶利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提升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紧迫。笔者通过一线调研,系统分析了行业现状、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在参与项目运营、企业访谈和实地考察后,笔者不但积累了行业经验,还深入了解了旅游行业的实际运作模式。结合中职教育特点,本文提出了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策略,这些策略经过实践验证,并符合职业教育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行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培养优质旅游人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它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转型,也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旅游市场需要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旅游人才。

作为旅游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而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决定了学生能否适应行业需求。因此,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如景区管理、带团技巧等)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更精准地了解行业需求,笔者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实地调研。调研方式包括参与旅游项目运营、走访企业和考察景区等。基于调研结果,本文总结了旅游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并提出了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针对性策略。

一、旅游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旅游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从需求端来看,居民消费升级带动旅游需求持续释放,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年出境人次突破1.5亿。从供给端来看,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景区、酒店、交通等配套服务不断完善。

旅游产品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传统观光旅游占比已降至40%以下,休闲度假、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快速崛起。以亲子游、研学游为代表的细分市场增长显著。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在线旅游平台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元,VR景区预览、智能语音导览等创新应用大幅提升服务效率。

(二)旅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智慧旅游建设将进入加速期。预计到2025年,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的渗透率将超过60%。智能客服系统可处理70%的常规咨询,大数据分析能精准预测客流高峰。这些技术创新正在重构旅游服务模式。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旅游+教育”的研学旅行、“旅游+医疗”的康养旅游等跨界产品层出不穷。据调研,这类融合产品较传统旅游项目利润率高出15-20个百分点。同时,行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80%的头部企业已制定碳减排计划。

国际旅游合作呈现新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跨境旅游便利化措施持续出台。多国联合开发的特色旅游线路受到市场欢迎,预计未来三年跨境旅游市场规模将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速。这些变化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专业技能型人才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类人才需要具备三种核心能力:一是专业知识储备,比如旅游法规、服务标准等;二是实操能力,包括票务处理、应急处理等具体业务技能;三是服务意识,要能主动为游客提供优质体验。

以具体岗位为例:景区导游除了要熟知景点历史文化,还需要掌握讲解技巧、团队协调等能力;酒店前台人员既要熟练操作入住系统,又要具备处理客户投诉的技巧。这些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服务质量,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二)复合型人才

随着“旅游+”模式的普及,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旅游从业者需要打破专业限制,建立跨领域的知识体系。比如:

- 旅游策划人员需要兼具市场营销知识

- 景区管理人员要了解财务管理

- 线上旅游平台运营者需掌握数据分析技能

这类人才的优势在于能够从多角度解决行业问题,推动旅游服务升级。

(三)创新创业型人才

当前旅游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急需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类人才通常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发现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二是较强的执行能力,能把创意转化为实际旅游产品。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可能开发特色民宿项目,设计沉浸式旅游体验,或者运用新技术优化服务流程。这些创新尝试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点,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发展。

三、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行业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一)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

2. 联合开发专业课程,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3. 开展合作项目研究,让教师参与企业真实运营

这些合作模式可以让教师及时把握旅游行业的最新需求,同时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的人才,实现校企双赢。比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定期到合作酒店参与管理工作,并将实战经验带回课堂。

(二)建立常态化实践制度

学校需要为教师制定系统的实践计划,具体包括:

- 每学期安排固定时间到企业实践

- 参与景区管理、酒店运营等实际工作

- 定期收集行业最新动态信息

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的案例和经验可以直接用于教学,使课堂内容更贴近行业实际。例如,旅行社实务课程的教师可以将在旅行社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设计成教学案例。

(三)完善教师培养体系

学校应该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发展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定期组织行业交流会和技术培训

2. 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

3. 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要明确:既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要增强实践能力。比如,可以安排新进教师先到企业实践半年,再开始教学工作。

(四)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教学改革要立足行业需求,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 课程设计方面:

- 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对应具体岗位能力

- 将行业标准直接引入教学内容

- 增加实操课程比重

2. 教学方法方面:

- 推广项目教学法,以真实任务驱动学习

- 运用情景模拟,再现工作场景

- 组织实地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

3. 评价机制方面:

- 设立创新实践学分

- 鼓励学生参与旅游创业项目

- 引入企业参与人才评价

例如,可以设计"旅游产品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落地的全过程,最后由企业专家进行评审。

参考文献:

【1】全域旅游背景下导游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欧艳.活力,2019(11)

【2】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梁峰;叶设玲;雷蕾.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3】探究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林娟娟.文摘版:教育,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