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劳动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

作者

龚晓鹏 张曼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职旅游专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劳动教育的成效。而PBL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专业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强化劳动教育的成效,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念,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目前中职旅游专业劳动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融合尚且处于探讨阶段,二者的融合不够深入。基于此,文章积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劳动教育与PBL教学模式的融合策略,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劳动教育;PBL教学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现阶段旅游行业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社会旅游服务的需求。中职旅游专业作为旅游服务人才的阵地,不仅要强化旅游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素养以及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PBL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的探索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一、项目驱动:以真实任务激活劳动实践

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项目为驱动,根据旅游行业真实场景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如:组织主题旅游活动、设计特色旅游路线等,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对旅游产品开发、游客服务、团队合作等知识深入的理解,并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才能根据真实资料完成相关的任务,学生参与了整个活动的过程。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了相互印证,不仅实现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相结合,还促进实践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1]。如,某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开发了“校园旅游文化节”项目,要求学生参与该项目的策划、宣传以及落实。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选出了主要负责人,然后根据团队的能力、性格等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所有成员在1个月内完成主题确定、活动策划、宣传、活动场地安排等工作。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对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各个相关单位协商场地租用事宜,设计出相关的海报和宣传手册,并通过校内网、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宣传。活动当日,学生分别担任导游、后勤、维持秩序等责任,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对“校园旅游文化节”整个策划过程中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仅实现了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提升,还锻炼了劳动技能,积累了经验,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创设:营造劳动教育真实氛围

新时期,中职旅游专业应该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劳动教育的平台,通过多媒体工具、虚拟现实技术或现场教学,对酒店、景区等不同的旅游情景进行模拟,使学生在真实劳动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实践技能的提升。在真实情境中,学生对劳动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获得了良好的劳动体验,从而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态度,提高其劳动教育的认同感与参与度[2]。如,在景区导游服务课程教学中,教师运用了VR技术,建立了虚拟的风景名胜区,学生如同进入了真实景区,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某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充当导游的角度,为游客提供景点讲解、旅游线路指导、回答游客问题等。这样身临其境的经历,使学生对导游工作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补全不足,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的准备。

三、小组协作:促进劳动技能协同提升

旅游行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中职旅游专业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结合PBL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项目[3]。在参与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相互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共同商讨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在讨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还促进其团队合作、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角色指派和对任务执行进行反馈,可以使学生对各个工作阶段的重要程度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提高其责任感,使其劳动能力与综合素养得到协调发展。如,在“酒店客房服务流程优化”项目中,学生分组完成酒店客房服务整个过程中的调研,分析客户的需求,然后对现阶段的流程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然后共同商讨出优化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的策略。在分组研讨阶段,学生表现积极,如,负责费用核算的学生与流程设计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以保证优化后服务流程的有效性与经济性。完成项目后,学生共同撰写调研报告和优化方案。而教师则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小组之间对项目成果、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估,强化成果的转化。

四、成果评价:强化劳动认知与价值认同

效果评价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中职旅游专业想要实现劳动教育与PBL教学的有机融合,应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重视学生的劳动过程、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教学评估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学生本身以及其他学生,结合教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提高评估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还应该重视过程评估,扩大评估的范围。结合评估反馈,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加深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例如,在完成“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项目后,教师增加了展示环节。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对产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市场可行性进行评估。而学生自我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投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而同伴评估以团队合作、贡献度等进行评估。结合多方面的评估,学生对本次活动自己的表现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且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新的理解,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PBL教学模式与劳动教育的深度结合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应该通过项目驱动、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并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晓霞,高丽花.“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初探[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41(1):85-87.

[2]杨菲,揭伟,杜欣欣.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异质化趋势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公关世界,2025(4):122-124.

[3]韦兰甜.基于PBL教学理念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在线课程+线下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J].教师,2023(14):105-107.

[4]薛燕雨,蔡杰.劳动教育渗透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析——以"客房服务"为例[J].漫旅,2024,11(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