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思政”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

杨铃 刘春华 杨苏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渝北 401135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越发突出。中职学校应继续加大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呈现、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创新,用好“大资源”、建好大师资,推动思政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力度,更新“思专融合”教学理念,使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在“大思政”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思政”背景;思专融合;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请注明】本文系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22-2023年度职业教育科研课题一般项目“‘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为2022ZJXH431133)研究成果。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只有在“大思政”格局的指引下,通过不断实践,将“思政课程”的认识,转化为“课程思政”才是思政课的意义所在。本课程团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秉承学校“立业立人”双立办学理念,以“大思政课”为指导,遵循“八个统一”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将立德与育人,树人与育才有机结合,以“思专融合”为突破口,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求新教学策略、出新教学评价,“思专融合”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更新理念,构建“思专融合”教学模块,创新课程内容呈现方式

(一)更新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党对中职学校的领导,是中职学校办学的方向。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对中职学校大思政格局的建设,需要推进党的的重要讲话,加强党对中职学校的全面领导,推进职教育思政教学工作,协同各部门一起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中职学校应该将立德与育人,树人与育才有机结合,树人就是德育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偏重了技能教育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完全的教育,只有二者并重,才能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栋梁。

(二)“思专融合”,创新课程内容呈现方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基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为主线,以百年党史为主轴,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明道路、谋发展、讲政治、树自信、谋幸福、筑家园”六个模块。立足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专业特色,以情境模拟回应理论问题,以主题活动达成价值引领,促进学生结合专业,在直观、形象的体验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达成思想、理论认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

二、以学定策,构建“‘六轴’联动”教学策略,创建全流程多场域大思政课新范式

(一)基于学情,制定“三阶五环”教学流程

基于学情特点,将制造业发展热点问题融入教学内容。线上云课堂课前“预习”,理论主课堂课中“研习”,社会大课堂课后“践习”。课中研习分为“导、学、探、辨、悟”五环节,实施“三阶五环”教学流程,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达成教学目标。

(三)整合资源,活用“虚实结合”教学情境

由虚入实,拓展渠道,充分挖掘线上线下资源搭建“大课堂”,创设家校社“大思政”育人格局。

开发“线上云课堂”。充分利用“奋进新时代成就展”网上展馆、“复兴之路” 大型展览等十余个网上展馆,VR红色电子阅读亭等资源,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打造“线下主课堂”。校内建有基层党建融媒体学习站、VR虚拟实训中心、智慧教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场域,激发学生思想认同;激励学生职业认同。

善用“社会大课堂”。依托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社区街道、企业实践基地等场域,开展红色行、社区行、企业行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涵养初心如磐、匠心制造、技能报国情怀。

(四)组建师资,打造“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

依托国家装备制造集团平台,引入行企业导师校内专业课教师,实施跨界双师联合教学。思政教师制定议题主导理论教学、专业教师协同课程拓展、企业导师传承工匠精神、朋辈榜样分享亲身感受,集聚力量开展联合教学,及时回应学生思想困惑,引导学生坚定制造初心,直面发展挑战。

三、数像”结合,开展教学全过程数字画像分析,创设双系统立体式综合素质新评价

评价融合作为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二者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指标应涵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重点考察学生“认知达成度”“思想认同度”“实践参与度”,实施数据-画像双驱动的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式精准智能教学评价。

理论“入脑入心”学真知,思想“入情入理”促真懂,实践“入魂入行”会真用。平台数据显示,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于心,重难点掌握情况较好,模块成绩从前期测试平均分54分提升至89分,合格率100%,优秀率86.7%。认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指导现实问题的学生从48.3%提升至90.3%;认同我国的经济政策,感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提交22个“发展成就”视频作品。红色行立初心,踏寻伟人足迹12人次;社区行铸初心,宣讲红色故事18人次;企业行践初心,探寻制造产业发展,立志“成为下一个艾爱国”,激扬学生斗志,坚定制造“谋发展”道路。

四、结语

当前,中职思政课开展有序,接下来的核心任务是提升教学质量,确保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学校将继续转变观念建立大思政工作理念,推进“思专融合”,用好“大资源”,建好“大师资”,配强思政课教学团队。在“大思政”格局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中职学子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黄英,蔡乾和.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23)

[2] 张卫东.对中职学校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认识和思考[J].经济师,2020,(5).

[3] 高云.“大思政”工作格局研究——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