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资源管理与耕地保护策略探究

作者

崔新昊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内城镇化建设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相比之下,农村的土地利用率却在不断降低,农村人口进城后,乡村的主要劳动力越来越少,土地的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和耕地发生了冲突。一个国家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粮食,但是,随着农村土地的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也在不断地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创新和改革的方式,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从而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耕地保护;多方面性;解决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价值与特性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其价值与特性不容忽视。土地不仅承载着人类的居住、生产活动,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经济价值角度看,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产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再生性。每一块土地都位于地球表面的特定位置,无法移动,且一旦用于建设或开发,其原始状态便难以恢复。这一特性要求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充分考虑其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

2当前耕地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保护难度大等多重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优质耕地被侵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地质量也随之恶化。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和酸化,导致农田生产力下降。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土壤侵蚀加剧,耕地安全受到威胁。另外,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失,耕地撂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越来越低。从政策层面看,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监督机制不完善、补偿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趋势。地方政府难以权衡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往往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来获取短期经济效益。这些挑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也威胁着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3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策略

3.1土地使用权市场建设与流转

土地使用权市场建设与流转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市场逐步建立健全,为耕地的有序流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土地使用权市场建设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土地流转的程序和要求,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框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土地流转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3.2科技创新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遥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耕地保护的效率和精准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耕地质量提升方面,科技创新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我们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气候条件等因素,为耕地提供定制化的施肥、灌溉方案,从而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和可持续性。

3.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耕地高效利用

在土地资源管理与耕地保护的宏大议题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耕地高效利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实现高效产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旨在通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实现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例如,以我国为例,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低产低效作物种植面积,转而种植高产优质作物,全国粮食总产量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升。

4耕地保护的法治建设

4.1耕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耕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耕地质量提升的关键一环。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公众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与公信力,还能有效监督耕地使用行为,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

公众参与机制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耕地保护,并对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这一法律条款为公众参与耕地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新模式,如通过“互联网+耕地保护”的方式,建立耕地保护信息公示系统,让公众能够实时了解耕地保护的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耕地保护工作的透明度。

4.2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

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耕地流失问题日益严峻,这迫切要求我们对现有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审视和完善。

4.3法律执行与监管机制的强化

在耕地保护的法治建设中,法律执行与监管机制的强化是确保耕地保护政策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法律执行与监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导致耕地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为此,必须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强化监管机制,确保耕地保护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在法律执行方面,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同时,要加大对耕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

在监管机制方面,应建立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加强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耕地保护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从耕地保护的角度对土地资源管理战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子源.浅谈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路径[J].价值工程,2022,41(12):1-3.

[2]王阁中.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8,(02):239.

[3]张坤鹏.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185.

[4]王娜,许传刚.论土地资源管理[J].辽宁经济,2009,(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