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成本控制方法与实践研究
应斌
湖北骏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数量大幅增加,涵盖交通、能源、水利等多个领域。这类工程往往投资额度巨大、实施周期跨度长,技术协调难度高,容易受到政策调整、市场波动、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管控难度加大。工程成本失控不仅影响投资效益,还可能引发社会经济风险,成为制约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科学、系统、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提升工程全周期成本管理水平,已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与特征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监控、分析与调整,确保项目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1]。相比一般工程,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本控制更具复杂性与挑战性。首先,投资规模巨大,单体项目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细微偏差也会被放大。其次,建设周期长,通常持续3 年以上,受市场环境、政策、技术变化影响,成本不确定性大。再次,涉及专业众多,如土建、机电、信息系统等,技术协调和全过程成本管理难度高。
(二)影响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
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成本控制受多重因素影响。外部方面,政策调整、土地征拆、材料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均可能导致成本超支。例如,近年来钢材、混凝土、沥青等材料价格上涨,推高建设成本。内部方面,设计方案不合理、技术经济性分析不足、施工组织混乱、人员管理水平低等,都会加大成本风险。技术因素同样关键,设计优化、施工工艺改进、设备选型及信息技术(如 BIM、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均直接影响成本控制效果。
二、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研究
(一)前期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
前期阶段是成本控制的源头,需通过科学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定位与技术方案经济合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采用动态成本估算法,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经济比选,结合现行市场材料单价、人工成本水平、设备租赁费用,进行全面成本测算,避免因前期预算偏差导致后期超支。设计阶段可应用价值工程(VE)方法,系统分析各设计方案的功能与成本,通过功能划分、价值分析、功能成本比优化,剔除不必要的高成本设计。例如,某大型桥梁项目通过 VE 技术,优化主梁截面形式,减少混凝土与钢材使用量,单桥节约成本超1500 万元。招投标阶段需强化成本风险控制,明确合同条款中与价格调整、索赔、变更有关的内容,避免因条款漏洞引发成本纠纷。同时,应进行第三方审核与市场比价,确保招标文件与清单编制的合理性。
(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
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需通过合同管理、动态监控、技术创新与信息化手段协同推进 [2]。合同管理方面,应明确计价模式与风险分担机制,常见包括固定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其中,固定总价合同适用于设计成熟、变更较少的项目,有助于控制投资总额,但需防止恶意低价中标。动态成本监控要求建立全过程信息系统,实时跟踪材料、人工、机械等消耗数据,结合施工进度动态调整资金安排。某高速公路项目通过“日报表 + 月度核算”机制,及时发现混凝土超量问题,优化配合比与工艺,避免成本失控。技术创新同样重要。隧道工程采用盾构法,尽管设备投入大,但施工效率提高,事故与返工减少,整体成本降低 15% 以上。信息化手段如 BIM 和智慧工地系统,能提前优化设计、模拟施工,减少变更与资源浪费,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实现精细化成本控制。。
(三)运营与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
运营与维护阶段成本控制需贯彻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系统规划,统筹考虑设施全周期内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科学制定检修、养护方案,合理安排维护周期和技术措施,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长期运维成本。例如,桥梁工程通过安装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关键部位的受力、变形、疲劳累积与环境影响,结合监测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养护与加固措施,避免过度检修与突发性重大维修,整体维护成本可降低 20% 以上。同时,需建立完善的成本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分析运营期内能源消耗、人工费用、设备折旧、维护支出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匹配情况,动态优化运营策略,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投资效益最大化,提升基础设施整体使用效能与经济价值。
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成本控制的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成本控制实践
该项目总投资约 180 亿元,线路全长 35 公里,涉及土建、机电、车辆、信号系统等多个专业。前期通过多轮VE 优化,缩短车站区间长度,调整部分站点位置,节约投资约4 亿元。施工阶段引入BIM 全流程管理系统,减少设计变更 30% ,降低施工成本近 1.2 亿元。通过动态成本控制与信息化手段,项目总体投资控制在批准概算范围内。
案例二:某水利枢纽工程成本控制经验
该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约90 亿元,因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高。项目在设计阶段引入专家评审与方案比选,优化大坝结构形式,节省投资约2 亿元。施工阶段采用新型混凝土配比与大体积浇筑温控技术,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全过程成本监控,最终实现工程总成本低于初步设计概算约 5% 。
(二)常见问题与挑战
尽管部分项目成本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阶段经济性论证不足,导致后期变更频繁,推高成本;二是施工阶段索赔与变更管理不规范,成本风险转嫁不清;三是部分项目信息化水平低,数据获取滞后,成本监控反应不及时;四是缺乏系统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机制,部门协同不畅,管理链条断裂。
(三)改进策略与实践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改进:一是强化前期方案经济性分析与第三方审查,提升项目决策科学性;二是建立健全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涵盖设计、采购、施工、验收、运营各环节,形成闭环控制;三是依托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平台,推广 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升成本预测、控制与调整能力;四是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全员成本意识,确保各方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成本管理目标实现[3]。
总结: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因其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周期长,成本控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本文分析可见,科学的成本控制必须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前期阶段重在优化方案与准确测算,施工阶段依托合同管理、技术创新与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成本管控,运营阶段通过生命周期管理有效降低长期维护费用。实际案例表明,系统化、全过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投资效益,降低项目风险,保障项目高质量完成。未来,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应进一步推广BIM、智慧工地、结构健康监测等新技术,强化全过程协同与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提升成本控制的科学性、精细化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邵庆 . 浅析工程监理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影响及其工作要点 [J]. 房地产世界 ,2024,(10):161- 163.
[2] 郭群 .BIM 在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应用与优势 [J].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4,(04):70- 73.
[3] 兰天 , 宋永乐 . 大型基础设施公路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J]. 中华建设 ,2022,(04):50-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