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
杨倩
342222198709134029
摘要:本文聚焦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在理论基础部分,明晰安全管理涵盖设备全生命周期,解读相关法规,介绍事故致因、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现状调研发现,在设备采购、安装、使用及报废等环节存在管理漏洞,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制度不完善、设备老化及监管缺失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提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调配优化策略,从强化人员培训、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构建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制定应急预案、促进部门协作优化设备调配。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调配策略;法规标准;新技术应用
引言
在建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当下,施工现场的规模不断拓展,建筑机械设备的种类日益繁杂,作业环境愈发复杂。建筑机械设备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其安全管理与合理调配直接关乎施工的顺利推进、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施工现场在这两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1.1 安全管理相关概念与法规
建筑工程设备安全管理是指设备从购置、安装、使用、检修维护、报废等阶段为确保安全的管理,其本质就是使用一系列的方法有效规避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保护施工的正常进行,在法规方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指出施工单位对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全负责,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1.2 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的因果连锁是一系列事件互为因果的接连发生的结果,即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是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体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人的缺点引发的,而这些人的缺点是由不良环境引发或者先天遗传的因素导致的。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建筑机械设备安全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二、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针对设备采购与设备进场管理中的问题,有些施工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设备采购流程,但是在设备采购进场管理上,供应商资质审核流于形式,使一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也进入到了施工现场;在设备进场检验管理中,只是简单地按照设备外形检验,没有详细考察设备的性能,在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中,安装单位资质参差不齐,设备安装过程中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设备调试记录不详细,无法落实设备安装调试状况;在设备使用与管理中,设备操作人员缺少培训和教育,存在不培训就上岗的违规现象,一些设备只做过简单的日常检查,没有进行定期设备维修保养,维修保养计划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在设备报废与更新管理中,有些施工企业执行报废标准不彻底,一些设备超龄服役,更新设备费用得不到相应投入,影响施工安全及效率。
2.2 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安全文明观念问题。操作人员为了加快完成工程进度,一般有违反安全规程操作的情况,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关注不足,监督督促工作不及时;安全管理制度落后,部分企业有管理制度,但是管理制度条文粗放、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安全责任分配不明确,制度落实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力度。旧设备老旧和保养不足,大部分旧施工现场都占一定比例的设备,部分设备磨损腐蚀严重、对维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维护不能及时进行,同时维护技术欠缺,难以跟上新型设备故障的维修处理要求。安全监管不完善,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出现在大部分企业中,相关的安全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只进行事后检查,缺乏事前和事中的预防控制机制,安全事故发生被监管的力度小,严重性不大。
三、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基于新技术的调配优化策略
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丰富了建筑机械设备调配的方式。在建筑机械设备上装有传感器,系统实时感知设备的所在位置、运转状况、运转时间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物联网平台,能直观地了解设备的分布和使用状况,并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适时进行设备的调配,以减少设备的闲置或超负荷运转。当某片区的施工任务增加时,能就近调拨闲置的设备前往支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改善调配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筑机械设备在历次施工过程中的运行状况,推测哪些设备在短时间发生故障的风险高,提前做好建筑机械设备的维护和调配,从而减少建筑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当前施工任务量、建筑机械设备性能和设备所处的作业环境因素等选择相应的建筑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从而使建筑机械设备的调度科学和高效。
3.2 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大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力度。加强设备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组织设备安全操作、安全、应急等培训学习,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如培训模式学习、培训教学与学习案例分析、培训实训实操等,增强培训学习效果。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制等,编制完善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制度,明确部门与个人的安全责任,制定严厉的考核奖罚制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安全观念意识较差、违反制度规定的给予惩戒,督促完善安全制度的落实。增加设备管理的维护、升级和更新资金投入,设立一定的设备维护资金,专款专用,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更新淘汰陈旧设备,引入先进的、安全性能强的设备,增强整体设备的安全性。建立健全全方面的安全监管,组织、成立专业安监小组,聘请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监控的安全监管,包括远程监控、无人机的全面巡视等,经常性检查,定期进行巡查、巡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对排查隐患要实行全过程治理,要及时整改。
3.3 优化设备调配的实施策略
构建设备调配信息化平台,利用设备信息、施工动态、人员动态等信息,将数据资源共享至平台,由各部门在线填写设备需求,设备调配人员利用数据制定调配方案,实时追踪调配方案执行进度,降低调配成本,提高调配透明度。编制动态调配应急预案,对施工任务、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做好应急预案,施工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灵活改变调配方案,保证施工顺利推进。强化部门间的沟通联系,施工、设备管理和安全等多部门定期会面沟通,将施工进度、设备需求等信息及时与各部门分享,相互提示调配方案执行中的问题,实现工作的合力,为调配方案实施提供最大支持。
结语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理论基础的夯实,到现状问题的剖析,再到针对性策略的提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通过运用新技术优化调配,加强安全管理各方面措施,以及完善设备调配实施策略,有望提升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水平,有效降低安全事故风险,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为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谢超超.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J].江苏建材,2023,(02):156-158.
[2]刘岩,刘金文,张建.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的关键举措[J].建筑科学,2023,39(03):188.
[3]陈世佳.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