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作者

张文静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

一、数感的定义及内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数感内涵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表现为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例,如:体验数字“0”和“1”的特殊意义;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例如能够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算或者比较数的大小;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例如能够利用天平、线段等具体模型感悟数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

二、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由于学习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本质上理解知识,从而不断消磨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育工作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便可以使学生深入感悟事物之间的数量变化、数理关系,迅速找出问题的处理方法而获得成功体验。由此,就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更能从中收学习自信,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满足课改目标

数感是新课标拟定的 11 个核心素养之一,是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抽象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敏感度,有利于学生各个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发展综合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数感不仅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也是其他学科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数感的培养,将其视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关键。如果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在看到一个数字时,就会联想到许多运算过程。比如看到 18 时,数感好的学生会联想到 , 3×6 ;而数感不佳的学生可能只联想到 。因此,强化学生的数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对其数学综合能力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1. 重视教师自身数感认知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充实教师的数感认知水平,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研究,从而在教学中充分掌握基础数感知识的培养方式及合理的方法,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小学数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体验数感。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对于自身数感的认识及理解,通过研读相关著作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培训来解除自己于数感可能存在的误解。只有当教师拥有了正确而全面的数感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教学及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感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 联系生活情景,优化数感体验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观察及分析。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题等学习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不断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与比较,了解数学中的大小多少以及倍数等各种数量关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强化学生对于数量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不断优化其数感体验。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对生活进行表达以及信息交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

3. 借助估算,有效培养数感

估算能力不仅是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的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它更是一种有效培养数感的方法。

例如:从估算意识出发,在低年级阶段,买一个 358 元的 电饭锅和一个 218 元的吹风机,带 500 元够吗?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 像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估算就能直接回答不够,让学生有一种意识,自然而然的培养数感。

从估算能力出发,有些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通过估算判断学生判断算式大小的题目,例如:58×7 ○ 350、504×9 ○ 405×9,不需要计算,直接通过观察就可以判断○左右两边结果的大小关系。判断商位数的题目时,如 358÷8、845÷2 等,学生直接通过被除数最高位的数字和除数的大小判断商整数部分的位数。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慢慢的学生有更多的“灵光一闪”就是数感培养的最终目的。

4.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优化数感体验,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并且在实践中培养。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够让学生通过认知提高自己对于数学的感知能力。另外,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教师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才能去探索分析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的奥秘,让自己被数学吸引,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数学活动,能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运用技巧。

综上所述,数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生可自己感知、领悟。数感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线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为学生搭建数感培育的支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