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分析

作者

牛妹霖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平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11240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作业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和创新评价方式,发挥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开展语文作业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训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作业,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作业设计作为作业的一种形式,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目标,在语文作业设计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强化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课堂内,还需要强化作业设计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感悟、积累、应用。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学习了《四季之美》后,可以让学生回家阅读自己喜欢的四季风光图片,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通过 PPT、视频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四季风光图片的理解和感悟。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原因和理由。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并制作成调查报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调查报告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总之,强化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展作业设计的开放性,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作业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一张纸上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制作小报”这一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小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种开放性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从本质上认识到作业设计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业,使其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保证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例如,在教授“春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要求他们针对本课的生字进行听写。在听写完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听写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听写得好的小组有几个?”“你听出了几个错字?”“如果你能把这三个错字写得再规范一些,你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评价性语言鼓励学生进行朗读、背诵、默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创新作业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又如,在教授“日积月累”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每个单元的生字词语都打印出来,并贴在黑板上。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将每个生字词语进行分类整理,并打印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回家把生字词语抄写下来并进行背诵。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评价:“你们都很棒!大家都完成得非常好!看!你们的小手都举起来了!”通过这种评价性语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多读书、多练习。通过布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合作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知识和经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姣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分析 [J]. 格言 ( 校园版 ), 2023, (27):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