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历史教学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研究

作者

丁小英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李庙初级中学

摘要:地域历史资源是指某一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民俗文化、氏族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反映这个地域的精神生活。地域历史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地域历史资源,并将其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历史资源的价值,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传承历史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根据初中历史教学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予以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地域文化资源;融合实践

前言:地域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物等物质类地域史资源和文本类地域史资源,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地域文化资源加以运用,对学生历史思维进行训练,并对学生文史素养加以培养,让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意义

在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中,开发和利用地域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地域资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使其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更容易从具体的事件中感悟意义与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地域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助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各地的爱国教育基地、史料、英雄人物等都可作为地域资源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内容,能够激发情感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此外,地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地域资源的融入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以及现代社会发展,引导其从历史角度辩证地分析家乡的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策略

(一)开放教学

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和特殊意义,不仅能拉近中学生与历史文化知识的距离,丰富历史知识教学素材,使历史教师的教学模式由历史概念表达转变为再现历史事实,而且能够增强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将中学生自身情感与历史事实融合,进而提升中学生道德观与价值观。历史课程注重史论结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地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坚持地域资源开发内容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种有利于历史教学的地域资源。历史教师首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当地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客观地评价地域资源,做到兼收并蓄。

例如,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解湖南地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文化、娱乐产业以及教育为例来阐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用途、作用和影响。此外,本课还涉及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态与人口问题,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女性就业数据以及相关女性权益保护组织的建立为依据进行知识讲解,如我国颁布《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同时,还要联系世界,引导学生站在大环境思考问题,如联合国大会在1979年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此让学生思考公约的通过对世界女性有什么影响,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进而思考女性地位的提升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如此可以发现,开放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还能够推动历史教学顺应时代发展[2]。

(二)体现地域历史资源与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由于历史文化资源教学具有一定真实性,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补充历史教材中的不足,同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文化资源,使中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迹发生的真实背景,而历史教师结合历史文化资源拓展相关知识,可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提升中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地域历史资源不但可以使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对更多历史知识正确理解。在初中历史教学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中,教师要保障其能够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地提升自身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造纸术发明后,教师可以在拓展环节中让学生了解张掖的书写材料,设计“你了解居延汉简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进一步加深书写材料的发展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从居延汉简的历史内容、地位等内容提高学生对张掖本土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以此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学生可以充分提升自身历史学习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中,历史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入微课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预习时列举不懂的知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在课堂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教师可以结合微课为学生播放相关“西安地区大唐盛世不夜城”的相关内容,使区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首先,介绍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唐高宗李渊后传位给唐太宗李世民)与都城(长安),并总结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其次,阐述武则天执政时的对策:打压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建立殿级制,亲自面试考官,不拘一格挑选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不断出台降低民众压力的政策和举措,重视发展生产等。最后,整合唐太宗在位时期达到“开元盛世”的措施。通过微课的预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历史知识重点,并有利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进而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质量[3]。

总结:综上所述,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合理运用本土历史资源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历史环境当中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欲望,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此,历史教师需转变教育理念,运用各种方式,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历史教学中,以此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进而实现爱国情感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林.回观地方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地方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25):42-44.

[2]徐孟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8):97-99.

[3]王晓玉,沈菲芳.基于地域文化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