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问题的探析
宁德满 张念召 李彦林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化工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为确保这些产品的质量,化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构建标准化检测体系,基于高精度检测设备与标准化流程的支撑,对原料及中间产物实施全流程质量筛查,实现不合格品的精准辨识,并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这些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风险 [2]。通过严格的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化工企业不仅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还能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影响因素
1.1 检测仪器
伴随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化工行业迎来蓬勃发展,各类机械设备在此背景下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其在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但部分企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却未能紧跟时代步伐更新仪器设备。受传统观念束缚,这些企业往往忽视设备更新的重要性,使得质量检验环节中老旧检测设备(见图 1)持续使用,造成检测精度衰减及误差放大现象,对石油化工原料的质量控制效能产生负面影响,因设备性能不足而引发安全隐患[3]。此外,当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将直接导致仪器无法正常运转,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设备故障而引发的检测误差,往往与预期结果存在较大差距,给化工原料的质量控制带来不小的挑战。

1.2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在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领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部分化工企业基于规模扩张需求,放宽用人标准,导致录用的从业人员存在专业技术资质或实践经验不足现象,部分应届毕业生进入技术岗位 [4]。技术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的群体,难以快速掌握设备操作规范与检测技术要点,对原料质量检测流程的规范性构成潜在风险。专业素质较低的员工在操作设备时可能出现失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偏差可能导致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流入市场,不仅损害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1.3 人员操作失误的影响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精准执行,高度依赖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循既定规程,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精确操控,并合理选择取样与读数方法,以确保检测流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其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5]。工作人员受环境干扰、情绪波动或疲劳等因素影响,可能发生操作偏差,具体表现为取样点位偏移、仪器读数误差及分析方法失当。此类偏差易引发系统性误差,最终削弱质量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2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问题
2.1 采购源头信息掌握不全
部分化工企业在原料采购环节,尽管对源头进行深入调查,但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过于倾向成本预算的考量,而忽视原料质量这一核心要素。这种倾向性具体表现为,在追求成本控制的同时,未能充分评估原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导致企业采购到质量参差不齐的化工原料 [6]。这些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因质量问题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生产效率下降、产品合格率降低等。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化工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2 检验仪器设备落后
部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过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检验检测仪器的升级换代。这些企业依然沿用老旧设备,在性能上已明显滞后于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步伐。老旧设备在精度、稳定性及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检测需求,导致检测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7]。此外,错误或失真的检测数据,将直接误导企业的质量决策,进而对产品的整体质量构成潜在威胁。
2.3 数据取样不严谨
在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中,数据信息的采样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实际操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可能会遇到筛选不当的问题。由于数据量庞大且复杂,工作人员在筛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混入错误或无效的数据 , 一旦进入分析流程,将直接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质量控制决策,导致产品质量出现偏差,甚至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
3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优化方法
3.1 原料应用改进
于化工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原料采购作为生产链的起始环节。确保原料符合行业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包括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原料生产过程的实地考察、以及原料样品的抽样检测等多个环节。抽样检查工作应细致入微,确保所取样品能够真实反映原料的整体质量水平 [9]。一旦发现原料存在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如与供应商沟通退货、索赔等,以最大程度降低质量风险。
3.2 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促进工作人员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要点,需要企业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其中,“先理论,后实操”的培训模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该模式首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帮助员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为此,企业可以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为员工带来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享。在理论培训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实操训练,让员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实操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员工熟悉操作流程,还能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以规范其日常的工作行为和态度。此外,企业还应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鼓励员工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3.3 提升检验过程的可靠性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任务,以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规范,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误差。同时,工作人员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在检测过程中准确判断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3.4 优化设备仪器
化工原料质量检测效能的提升 , 应采取技术升级与人员能力建设的协同推进,共同推动先进仪器设备在化工原料质量检测检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形成对先进仪器设备的全面认知和应用能力,有助于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5 提高检验检测环境质量
在化工原料质量检测检验工作中,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检验检测环境可影响结果准确性。环境参数动态调控机制需覆盖温湿度监控系统(如采用恒温恒湿设备),防范原料物化性质变异 [13]。取样环节执行代表性取样策略,严格遵循随机抽样原则,规避取样位点偏好性误差,确保样本原始属性的完整保留。
4 结语
化工原料质量检测检验复杂且关键,易受多方因素制约。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化工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严格控制措施,管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还需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及技术。通过采用高精度、智能化的检测仪器,结合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企业能够大幅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且有助于及时发现原料中的潜在问题,为生产环节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此外,管理人员还需不断优化检测流程,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减少误差和延误。通过这些努力,化工行业将得以健康发展,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华飞 , 佟丽丽 .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方面问题的分析 [J]. 化工管理 ,2018, (19): 37-38.
[2] 武晨阳 .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问题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 2022, (21):157-159.
[3] 王凯还 .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问题分析 [J]. 品牌与标准化 , 2022, (02):84-86.
[4] 王亭亭 , 王继源 , 王梅 , 等 .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中的问题 [J]. 化工管理 ,2021, (17): 48-49.
[5] 王维月 .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方面问题管窥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2020, 40 (09): 19-20.
[6] 任爽 .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方面的问题分析 [J]. 化工设计通讯 , 2020, 46(02): 27-28.
[7] 郭岩 .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问题与建议 [J]. 化工管理 , 2020, (05): 32-33.
[8] 葛美珍 .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方面的问题分析 [J]. 化工设计通讯 , 2019, 45(12): 186+190.
[9] 邓海建 .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方面问题的分析 [J]. 中国金属通报 , 2019,(11): 67+69.
[10] 陈旭伟 .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问题分析 [J]. 当代化工研究 , 2019, (11): 18-19.
[11] 杜凤 . 论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中的相关问题 [J]. 石化技术 , 2019, 26(07): 96-97.
[12] 王晓洁 , 李晓峰 .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方面问题的分析 [J]. 化工管理 , 2019,(18): 46-47.
[13] 李妍 . 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问题分析 [J]. 化工管理 , 2019, (13):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