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核心素养的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作者

陈晶晶

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南通 226400

引言

当下,教育领域正历经深刻变革,传统地理教学过于侧重理论灌输,学生面对知识与生活的割裂困境,难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培育关键能力。开展此类实践,能让学生触摸真实地理情境,在探究土壤成分、气候微变化中,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增强学习体验感,切实提升核心素养。本研究聚焦此,力求挖掘有效策略,助力地理教学焕发新生,让学生成长为具创新实践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一、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在设计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时,精准对接课程标准无疑是最为坚实的基石。教师需要深入且细致地剖析教材的知识架构,通过层层梳理,从中精准提炼出那些适宜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点。以 “水循环” 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教师应紧紧围绕蒸发、降水、径流等核心环节,巧妙设计校园水体观测活动。在观测过程中,学生可以定时记录校园内池塘、喷泉等水体的水位变化,观察水面在不同时段的蒸发情况,分析降水前后水体的动态变化,从而直观且深刻地理解水循环的复杂过程。深入挖掘校园地理资源是设计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当我们漫步于校园之中,会惊喜地发现,一方看似普通的小池塘实则是一座天然的地理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仔细观察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活动规律,利用专业仪器测量水温水质的各项指标,并将这些观察与测量结果和所学的生态知识紧密串联起来,深入探究水生生态系统的奥秘。

活动形式的创新与多元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除了传统的观测记录方式,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地理模型制作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如纸盒、塑料泡沫、彩泥等,构建等高线地形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地形的起伏特征,通过亲手裁剪、拼接、塑形,将抽象的地形概念具象化,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不同地形的特点。组织地理摄影、绘画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极具创意的形式。学生可以用相机捕捉校园四季光影的变化,用画笔描绘建筑风貌背后的地理韵味,从艺术的独特视角展现地理之美,同时也加深了对校园地理环境的认知与感悟。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赋予角色。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其负责仪器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而思维活跃、善于分析的学生,则主导数据分析工作,从繁杂的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

二、地理实践活动实施要点

在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之前,周全细致的准备工作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首先要亲自对活动场地进行全面勘察,仔细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地面是否有坑洼、是否存在高空坠物风险等,并对重点观测区域进行明确标记,方便学生在活动中准确找到观测点。精准调配活动所需的各类工具,从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采集土壤样本的小铲,到记录数据的表格,都要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精心制定安全预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户外暴晒可能导致的中暑问题,准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对于蚊虫叮咬,配备防蚊喷雾和止痒药膏;针对意外摔倒等情况,制定详细的紧急处理流程,包括如何进行简单的伤口包扎、何时联系校医等,全方位确保师生能够安心投入实践活动。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乃是推进校园地理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以在校园气象站开展观测活动为例,教师应循循善诱,鼓励学生仔细留意云朵形状的动态变化,比如积云通常呈现出孤立的块状,底部平坦,顶部凸起如同棉花团;卷云则像是丝丝缕缕的白色羽毛,轻盈地飘浮在高空;层云恰似一层均匀的薄纱,大面积地覆盖着天空,各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风向风速的细微变化,如微风拂过时,风向标轻轻转动,风速仪叶片缓缓旋转,与强风时的剧烈摆动形成鲜明对比。教师还需启发学生联想课堂上学到的天气系统知识,深入思考不同云朵形状和风向风速变化所预示的天气状况,像积云的突然增多可能意味着对流天气即将来临,而卷云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变化的先兆。

三、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优化

摒弃传统单一的结果评价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分工的合理性以及在遇到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坚持性等方面都纳入考量范围。观察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出勤情况、是否主动承担任务、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是否顺畅等。聚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现场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在校园地质考察活动后,随机提问学生关于岩石分类、地质构造等相关知识,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主体的多元协同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起到把控大方向的关键作用,教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目标,从宏观角度衡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整体成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自评则促使学生深入反思自我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认真剖析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优势与短板。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互评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结语

展望未来,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承载无限希望。随着科技腾飞,虚拟地理场景将与现实校园完美融合,拓展实践边界至深海、极地等遥远地域,学生足不出校便能领略全球地理奇观。教师作为引路人,需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探索创新,让地理实践扎根校园沃土,助力莘莘学子成长为胸怀世界、能力卓越,能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栋梁之材,书写地理教育辉煌新篇。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指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变革 [J]. 地理教育,2020,(05):4 - 7.

[2] 段玉山。地理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10 - 13.

[3] 袁书琪。论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