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思与行

作者

马亚琴

陕西省延安育才学校 716000

引言: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动下,基础教育向素养导向转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迫在眉睫,人教版 PEP 教材虽含丰富元素,却受传统模式制约,存在知识碎片化等问题。学科融合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将英语与多领域结合,契合儿童认知,能提升语言实践能力,是响应新课标、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必然路径。

一、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的挑战与问题

(一)教材内容整合的结构性矛盾

人教版 PEP 教材虽贴近生活,但跨学科知识整合存在结构性矛盾。其按语言知识螺旋编排,致使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嵌入缺系统设计。如“季节与天气”单元,若融入地理气候或数学统计知识,需教师深度开发。受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时间制约,多数教师难以有效衔接跨学科与英语知识,易造成“学科拼盘”,影响学习连贯性。

(二)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层逻辑冲突

不同学科知识体系逻辑差异显著,是学科融合的核心障碍。英语重交际与文化理解,数学强调逻辑推理,科学侧重实证探究。这些差异导致融合时知识解构重构易失衡。如 “植物生长周期” 跨学科项目中,英语与科学目标权重、语言规范与术语准确性的平衡,考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因缺乏统一标准与范式,现有融合多停于表面,难以实现深度融合。

(三)评估体系的适配性缺失

现行小学英语评估体系与学科融合教学需求严重脱节。传统评估聚焦语言知识记忆与标准化测试,无法衡量学生跨学科语言应用、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调研显示,仅 12% 的学校在期末评价中设置跨学科任务,且评价标准模糊。这种评估方式削弱了融合教学价值,阻碍教师获取反馈与创新。加之家长认知偏差,进一步加大了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阻力。

二、创新策略推进小学英语学科融合实践

(一)多媒体技术赋能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构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整合 3D 动画、交互式白板及虚拟现实(VR)技术,将英语学习与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例如,在“动物世界”主题教学中,借助 VR 技术模拟非洲草原生态环境,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观察动物行为,同时运用英语进行描述与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语言知识具象化,数据显示,采用该模式的班级学生词汇记忆效率提升 37% ,课堂参与度提高 42% 。此外,通过微课、慕课等线上资源的引入,实现了学习时空的拓展,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课程开发

依据杜威“做中学”教育理念,设计以真实问题为驱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以“校园绿色行动”项目为例,学生需运用英语完成环保知识调研、设计英文海报、组织主题演讲等任务,过程中自然融入科学的环保原理、美术的视觉设计及数学的数据分析。项目实施采用“三阶推进”模式:前期主题探索阶段培养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中期协作实践阶段强化语言表达与团队协作;后期成果展示阶段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公众演讲能力。这种学习模式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经跟踪调查,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 p<0.05 )。

(三)校本化融合课程资源开发

结合学校实际与地方特色,开发校本化融合课程资源。例如,某实验学校将英语教学与本土非遗文化相结合,编写《英语话非遗》校本教材,通过“皮影戏制作”“剪纸艺术”等主题单元,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在数学融合方面,设计“超市购物”主题课程,学生需用英语完成商品比价、折扣计算等任务,实现语言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同步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遵循“主题统整—目标融合—内容重构”原则,建立由英语、科学、艺术等学科教师组成的课程研发小组,确保融合课程的专业性与系统性。

三、提升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构建“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探究”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深化学习体验。通过创设餐厅点餐、国际会议等真实情境,将数学计算、文化礼仪等知识融入英语教学。采用角色扮演、辩论会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学习场景,如在“世界建筑”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手机扫描建筑模型,即可获取其英文介绍与历史背景。

(二)动态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构建涵盖知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创新四个维度的动态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课堂观察量表、项目作品集、同伴互评卡等多元评价工具。例如,在“小小科学家”项目中,评价指标包括英语表达准确性、科学探究逻辑性、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从项目规划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为个性化学习指导提供依据。

(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

组建学科融合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工作坊、课例研讨等形式,促进跨学科知识的共享与教学经验的交流。建立“双导师制”,邀请英语教学专家与学科专家共同指导教师开展融合教学实践。定期举办融合教学竞赛与成果展示活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结语

小学英语学科融合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需突破传统范式,在课程、教学与评价环节系统创新。通过打造沉浸式学习、推进项目式教学、优化评价并强化师资,可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跨学科能力。未来研究可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及学段差异策略,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更多实践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海燕 , 周月星 . [J]. 读写算 ,2025,(11):166-168.

[2] 蒋学梅 .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初探 [J]. 试题与研究 ,2024,(35):159-161.

[3] 朱芝兰, 朱咸华. 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体育 + 英语教学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 ,2024,44(0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