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探讨
郭银香
蓝山县交通运输局 413200
一、引言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交通运输部门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关键力量,拥有大量形态各异、价值不一的固定资产。准确、高效的固定资产核算,不仅是如实反映部门资产状况、财务成果的必然要求,更是合理配置资源、保障交通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政府会计制度落地过程中,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核算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范围界定模糊
在政府会计制度框架下,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存在诸多模糊地带。对于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其附属设施如公路防护栏、桥梁照明系统等,是否应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存在争议。部分地区将其作为交通基础设施整体的组成部分,不单独核算;而部分地区则因这些附属设施具备相对独立的功能,选择单独入账,这就导致了核算口径的不一致。对于交通运输部门租赁使用的资产,核算情况也较为混乱。若租赁资产实质已形成长期使用且拥有控制权,按照制度应纳入固定资产核算,但实际操作中,部分部门因租赁合同条款复杂,难以判断控制权归属,从而未将其纳入核算范围,造成资产的账外游离。
(二)计量难度较大
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计量面临诸多挑战。许多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难以准确确定。例如,一些早期建设的公路项目,历经多次改扩建,原始建设资料缺失,加之物价波动、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要精准追溯和核算其初始投资成本极为困难;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同样棘手,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修、保养、升级改造等支出,哪些应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哪些应费用化当期列支,缺乏明确且易于操作的判断标准。如港口装卸设备的定期大修,维修费用高昂,若错误地进行费用化处理,将低估资产价值,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三)折旧政策复杂且执行不一
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提出了新要求,但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种类繁杂,导致折旧政策极为复杂。不同类型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差异较大。公路资产的折旧年限需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设计寿命、自然环境侵蚀等因素,难以精确预估;运输车辆的折旧方法,是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还是双倍余额递减法,缺乏统一且明确的指引,各单位根据自身理解选择,造成行业内折旧计算的不一致。
(四)账目管理混乱
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账目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资产台账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的购置、调拨、报废等变动情况未能在台账中实时反映,导致账实不符。例如,某运输公司新购置一批车辆,因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沟通不畅,车辆已投入使用数月,资产台账却未记录,造成资产清查时的混乱。账目分类也不规范,部分单位未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核算,将不同性质、不同使用年限的资产混为一谈,使得财务数据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结构和分布情况,为资产管理和决策带来极大困扰。
三、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明确核算范围
交通运输部门应结合行业特性,制定详尽的固定资产核算范围指南。对于交通基础设施附属设施,若其具有独立可辨认的经济利益流入,且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应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详细规定其核算方法和折旧政策。对于租赁资产,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制定清晰的控制权判断标准。若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且租赁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已实质转移给承租方,则应将其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明确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和后续计量方式,确保核算口径的统一和规范。
(二)规范计量方法
为解决计量难题,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成本追溯与核算机制。针对早期建设资料缺失的公路等资产,组织专业团队,结合历史档案、工程估算资料、物价指数等,运用合理的方法追溯和估算其初始成本。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制定明确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判断标准。若后续支出能显著提升资产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或增加经济利益流入,则应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反之则费用化处理。同时,加强对计量过程的监督与审计,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优化折旧政策
交通运输部门应统一制定适合本行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指引。综合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技术更新速度、经济寿命等因素,明确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例如,对于交通流量稳定、技术成熟的普通公路,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参考设计使用寿命并结合实际路况确定;对于技术更新较快的运输车辆,如新能源汽车,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好地反映资产价值的损耗。同时,规范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资产和提前报废资产的折旧处理流程,定期对折旧计算进行复核和检查,确保折旧政策的准确执行。
(四)强化账目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目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资产发生变动时,相关部门应及时传递信息,确保资产台账和财务账目同步更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实时录入、查询和更新,提高账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规范固定资产账目分类,定期对账目进行清理和核对,及时纠正账目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状况。
四、结论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给交通运输部门固定资产核算带来挑战。当前核算范围、计量、折旧及账目管理问题突出。通过明确核算范围、规范计量、优化折旧政策、强化账目管理等举措,能提升核算水平,为部门资产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未来,部门需紧跟制度变化,持续完善核算工作,适应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丽 .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J]. 财经界 ,2023(21):123-125.
[2] 耿泽涵 .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回头看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2):9-11.
[3] 高海燕 .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J]. 财讯 ,2024(7):125-127.
作者简介:郭银香(1982.08-),女,汉族,湖南省浏阳市,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