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李海玉
辽宁省凌源市三家子中学
化学课程的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仅需要将化学知识快速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其以创新思维对待知识的学习,对化学充满求知欲。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运用创新教育的思想到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的培养。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 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 并因势利导 , 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 , 进而转化成志趣 , 并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那么 ,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 , 要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 , 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 , 而是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 , 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 , 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 , 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 渴求解决问题 , 他们的创新意识 , 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如在讲“分子”这一课题时 , 以 100ml 酒精与 100ml 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探究分子性质时 , 就有学生提出 : 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 ? 这个问题的提出 , 就体现了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 , 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
其次 ,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 , 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 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象生动逼真的化学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 , 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 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例如 , 在讲“走进化学世界”时 , 首先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 并做几个趣味实验。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晴雨花”等 , 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迷宫 , 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 , 然后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进入化学学习之旅。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
树立创新目标 , 充分发挥创新潜能 , 进行创新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 也是化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 敢于去质疑、去发现、去追踪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如在进行“元素符号”含义教学时 , 教材中明确指出“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 , 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在学习化学式涵义后 , 再次研究就会研究出多种化学涵义。以“铁”为例 , 学生可以说出 : 它表示铁元素 ;它表示一个铁原子。此时激励学生想一想还能表示什么 ? 于是从宏观、微观、量的方面进行了分析 , 发现有多种涵义。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而且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所获得的成功心理体验中 , 会凝聚成敢于向问题挑战, 乐学、善学的精神状态, 即创新精神。
三、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课堂模式改革
将新课标和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建立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完成初中化学教学的个性化建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重视师生互动,积极结合生活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形成正确的认识,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2]。以快速传授化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为目的,使其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各项基本能力,增强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内容教学过程,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立生活情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可以利用到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有着什么重要意义”等。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依据情境思考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探讨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别有什么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不同。以此认识燃烧和人体呼吸的知识,学会运用二氧化碳灭火,使用氧气瓶潜水等知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观察能力,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利用化学实验,有效锻炼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到化学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融入化学实验,以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化学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并锻炼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完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实验演示后设立“气密性的是否是完全密封”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学习中,学会操作实验步骤,掌握检查装置气密性方式的同时,探究问题。
通过——将装置放入更深的水中,对装置进行一定的加压等操作,有效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构建开放的化学课堂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应为学生构建自由活泼开放的教学课堂,这样在不束缚学生思维分享的情况下才能引导学生拥有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放松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勇敢的针对相关化学知识提出疑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当学生在针对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師应给予有效的鼓励,我的学生提出的观点或者是相关问题与本节课所教的化学知识是否相关,都表现出了学生在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因此应充分地鼓励学生的行为。然后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肯定有效的解答,对于教师能够解答的问题应给予学生的详细指导和理论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获得相应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提出的相关问题和知识点,老师不能给予解答,应给予学生明确的答复告知学生通过课后寻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解答。只有在如此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拥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参考文献:
[1] 陈光成 .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J]. 考试周刊 ,2020(0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