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作者

陈海波

辽宁省凌源市三家子中学

创设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使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得以全面提升。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意义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不断提升观察、分析、归纳、演绎等物理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表达交流、批判质疑等创新素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自主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PBL 模式,能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基于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利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充分展开科学探究式知识的学习,以此提升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堂实际教学应用效果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策略

1、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支笔、一节课,虽然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也能学到知识,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且学生的参与性不高,课堂效率也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尤其是物理课程,学生自己进行物理实验,比教师的理论教学更能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测量物质密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安排在实验室,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密度、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即 ρ=m/v。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器材有天平、量筒、烧杯、水、石块和细线。将石块放到天平上进行称重,石块的重量为 48ɡ,再将量筒中倒入 20ml的水,最后将石块浸没到量筒中,记录现在的水位为 24ml,所以小石块的体积为 4cm³。所以石头的密度 =48ɡ/4cm³=1200kɡ/m³。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给与适当的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实验,取得平均值,减小误差。

2、通过游戏创设有趣情境

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对游戏没有抵抗力,而初中的物理知识也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传播》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你的声音一样吗?”首先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们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或者手机进行验证。教师可以将一名学生说的话用手机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听,这时他会发现自己听到的声音和手机记录的声音完全不一样。这时教师就要进行讲解,引出今天的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即固体、液体和气体。之所以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自己是通过固体传播听到的,而他人是通过气体传播听到的声音。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在欢快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3、引导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验开展可帮助学生理解推理周密、不好理解的物理概念,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物理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物理教学成效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更为课堂增添极大的趣味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实验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深刻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内涵,为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物理知识体系发挥显著效用。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借助直观的实验手段,为学生搭建起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以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通过结合生活中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愿意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物理知识。同时生活问题情境教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创新,从而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压强”相关知识学习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抽象性较强,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辅助教学,将点燃的酒精棉放到事先准备的易拉罐当中,迅速用橡皮泥封锁罐口,之后学生会听到“嘭”的一声响,完整的易拉罐瞬间变形,这样惊心动魄的画面震撼着学生的心,“有惊无险”的现象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够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为使学生有正确的思考方向,教师可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会变形?易拉罐受到哪种外力?”这样的问题紧扣教学内容,有效指引着学生积极思考物理知识,并主动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可极大程度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点以更为现实的方式充分体现,在观察中验证所学知识内容,通过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情境使学生记忆过程更加牢固,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化理解。在结合实际生活的同时正确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使其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力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司霞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J]. 广西物理 ,2023,44(04):191-193.

[2] 胡敏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23,(13):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