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绘本角色为钥:开启高段学生情感理解之门​

作者

倪巧

福建省屏南县国宝小学,福建,宁德 352300

摘要:本研究围绕小学中高年级(高段)学生情感发展需求,探究绘本角色分析对其情感理解力的影响。高段学生处于情感发展关键时期,绘本在儿童教育里至关重要,其角色对学生情感培养意义非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及访谈法,梳理理论并调查学生情感理解力现状。结果显示,学生在情感认知、表达与调控方面存在欠缺。经分析,绘本角色形象可引发情感共鸣,角色性格有助于拓展情感认知,角色关系能培养共情能力,角色经历丰富情感体验。基于此,提出绘本选择、阅读指导和活动拓展等实践策略,并借《花婆婆》绘本教学实践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绘本角色分析显著提升高段学生情感理解力,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增设实验,为高段学生情感教育提供更坚实支撑。

关键词:高段学生;绘本角色分析;情感理解力;情感共鸣;共情能力。

一、引言

在小学中高年级(高段)学生的成长进程里,情感理解力是其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情感体验日益丰富,情感认知不断深化。绘本作为儿童教育中极具价值的资源,借助生动的角色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情感内涵,为培养高段学生的情感理解力提供了独特视角和有力支持。

二、绘本角色分析提升情感理解力的作用机制

(一)情感共鸣唤醒情感认知

绘本里角色的形象塑造极具感染力,能迅速吸引高段学生的目光。像《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慈祥的面容和充满智慧的眼神,学生看到后会自然联想到自己的长辈,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让他们更敏锐地感知亲情的温暖与珍贵,为提升情感理解力奠定基础。

(二)角色性格拓展情感认知维度

绘本角色性格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情感认知空间。以《大卫不可以》为例,大卫调皮捣蛋却天真无邪,他的行为背后体现出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规则的懵懂。学生通过分析大卫的性格,能理解调皮行为背后的积极情感因素 ——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学生突破单一的情感认知模式,从多角度理解和解读情感,拓展情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三)角色关系搭建共情能力桥梁

绘本中的角色关系错综复杂,为学生模拟了丰富的人际交往情境。比如《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离异父子短暂相聚的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父子间的情感互动,能深刻体会到角色内心的情感需求,从而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共情能力。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情感,增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角色经历深化情感体验层次

绘本角色经历的各种故事和挑战,让学生能体验到丰富多样的情感。《丑小鸭》中丑小鸭的成长历程,让学生随着它的遭遇产生情感波动,这种体验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应对不同情感情境的能力,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和全面。

三、绘本角色分析实践策略优化

(一)精准多元选择绘本

选择绘本时,除考虑学生年龄和兴趣,还应注重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主题的深度广度。可挑选反映社会热点、多元文化和成长困惑的绘本,如《小黑鱼》《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等。同时,要保证绘本类型多样,涵盖不同绘画风格和故事类型,满足学生的审美和阅读偏好。

(二)个性深度指导阅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水平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角色行为动机、性格形成原因及角色关系对故事发展的影响,如分析《夏洛的网》中夏洛帮助威尔伯的情感动机和友谊形成过程。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从基础的角色形象感知和简单情感体验入手,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和情感理解能力。教师还可运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三)创新综合拓展活动

活动拓展是深化绘本角色分析效果的重要环节。可开展绘本戏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角色情感和性格,锻炼语言表达、肢体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绘本创作活动,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实现学科融合拓展,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局限

本研究样本主要来自部分学校的中高年级学生,代表性有限;研究方法虽多样,但数据收集和分析可能存在主观性和误差;研究时间较短,对绘本角色分析对学生情感理解力的长期影响未深入跟踪。

(二)未来展望

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范围,涵盖不同地区和学校类型的高段学生,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优化研究方法,运用眼动追踪、脑电波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更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绘本时的情感反应和认知过程。开展长期跟踪研究,观察绘本角色分析对学生情感理解力的持续影响及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表现。加强绘本角色分析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探索在更广泛教育领域运用绘本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情感能力的途径。

五、结论

绘本角色分析是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情感理解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剖析其作用机制,优化绘本选择、阅读指导和活动拓展策略,能更好地发挥绘本在高段学生情感教育中的价值。尽管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但未来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绘本角色分析将在高段学生情感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筑牢基础。

六、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2015). 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彭懿. (2018).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M]. 接力出版社.

[3] 陈帼眉. (201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王炳照. (2019). 教育哲学引论 [M].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