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莫伟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摘要:本文围绕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从背景基础、实施路径及策略方法三个维度展开分析。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形成。通过营造真实情境、设计多元任务、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项目化学习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提升语文素养,形成跨学科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应用探索

一、项目化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背景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项目化学习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其背景基础源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能力提升受限。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理念发生根本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核心素养,这为项目化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支撑。项目化学习强调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通过完成特定项目任务促进知识构建与能力发展,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项目化学习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网络平台便捷,使学生获取信息、交流合作、展示成果更加便利,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与方式。更重要是,项目化学习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好奇心强、乐于探索、喜欢动手操作,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项目任务,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参与,促进全面发展。

项目化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现实需求与实践基础。一是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其应用性特征与项目化学习理念高度契合,阅读写作听说等语文实践活动本身就具有项目属性。二是语文学科跨学科特性为项目化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可将历史、科学、艺术等内容融入语文项目中,促进学生形成综合思维能力。三是部分教师已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尝试,积累一定经验,为项目化学习全面推广奠定基础。而且家长社会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期望日益提高,项目化学习恰能满足这一需求,获得广泛认可与支持。项目化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现实需求,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与应用价值。

二、项目化学习促进小学语文能力实施路径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范式,在小学语文能力培养中呈现独特优势,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动机,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此类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问题解决过程,注重思维培养与能力提升,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与课程要求。实施项目化学习应遵循学科特点与学生发展规律,选择适合主题,设计合理任务,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学生经历项目启动、资料搜集、方案制定、总结反思等完整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引导者、活动组织者、资源提供者,通过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关注过程与结果,重视自评与互评,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依据,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项目化学习质量与效果。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项目化学习设计为例,可构建智慧解难题主题项目活动。课前,教师引入情境:“假如我们也需要称量一头大象,但没有特别大称,该怎么办?”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引出曹冲聪明事迹。课中,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曹冲智慧接力站活动:第一环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模拟曹冲称象场景,加深理解;第三环节,设计智慧挑战任务,让学生运用曹冲思维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容积、计算操场面积等;第四环节,创作智慧故事接龙,让每组续写或创编与曹冲相关故事。课后,开展小小发明家活动,鼓励学生设计简易测量工具或方法,并记录在智慧成长册中。通过项目全程,学生不仅掌握课文内容,更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思维魅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习得语文知识技能,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形成积极学习态度与科学思维方式,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结。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语文素养策略方法

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语文素养需注重学习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完成有意义项目过程中自然习得语文知识技能,形成核心素养。此类学习模式应遵循主题鲜明、任务真实、过程开放、评价多元原则,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设计合适项目活动。实施策略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其一构建贴近生活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二设计层次分明任务群,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其三建立协作学习机制,促进思维碰撞与能力互补;然后创设成果展示平台,增强学习成就感;最后加强家校社区联动,拓展学习空间与资源。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发现、资料搜集、方案设计、成果创作等完整环节,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审美鉴赏能力与文化理解素养,形成积极人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念,实现语文学习目标。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项目化学习设计为例,可构建温暖世界主题项目。开展前,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冬季贫困儿童图片,激发情感共鸣,引发关注弱势群体意识。实施中设计递进任务群:基础任务故事探索者,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绘制故事地图,理解内容情节;拓展任务感受猎人,学生搜集描写寒冷与温暖场景词句,体会环境与心情变化;深度任务情感体验馆,学生编演情境剧,感受小女孩心路历程;创新任务爱心使者行动,学生调查身边需要帮助人群,制作爱心卡片或参与公益活动。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立场思考问题;运用移情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模拟感受寒冷与饥饿;应用创造想象法,鼓励学生设计故事新结局。整个项目既突破传统识字写字教学局限,又紧密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让学生在人文关怀氛围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情感完美融合。

结论: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与广阔前景。通过科学设计实施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形成。项目化学习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完成有意义项目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形成积极情感态度。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评价机制,推动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应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浩.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2025(1):57-58,62. DOI:10.3969/j.issn.1006-284X.2025.01.019.

[2] 王聪,刘昊.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探索[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3] 李翠.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 文渊(小学版),2025(2):490-492.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5.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