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探究

作者

刘珊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玉沙初级中学 433300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力培养问题,通过探究当前学习现状与困境,提出教学模式创新与思维习惯养成策略,并拓展实践活动空间完善评价体系。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能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构建系统化反思机制,创设多元化反思环境,建立科学化评价标准,对全面提高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教学模式

一、初中数学学习现状分析,反思能力培养困境探究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众多师生关注解题技巧训练而忽视思维方法培养。大部分学生习惯性记忆公式定理,机械套用解题模型缺乏主动思考习惯,面对变式题目往往束手无策。教师教学中也常常因课时压力直接给出答案步骤,忽略引导学生回顾分析解题思路,致使反思环节流于形式。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正值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关键期,若不注重反思能力培养,将影响其数学思维形成。当前困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传统应试导向教学氛围浓厚,校园评价体系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估,导致反思活动缺乏外部激励;其二课堂教学结构安排紧凑,反思环节时间分配不足,学生缺少充分消化吸收空间,难以形成有效反思习惯;其三反思指导方法单一,教师缺乏系统性培训,不熟悉如何设计层次分明反思任务,学生反思流于表面,难以深入思维核心。

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个体差异明显,教师难以兼顾全体学生反思需求,个性化指导实施困难。学生自身元认知能力尚未成熟,不清楚何为有效反思,缺乏自主反思意识与方法,往往停留在简单复述或情感表达层面,未能上升至思维方式反思层次。家校协同机制不健全,家长普遍缺乏引导子女进行学习反思意识,课后反思活动难以延续。教材设计中反思引导不够明确,缺少专门针对思维训练练习,教辅资源偏重知识点讲解,反思案例与指导不足。

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反思思维习惯养成

针对初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现状,必须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进行创新改革。课堂成为培养数学反思能力关键场域,需要构建新型教学范式支持学生思维发展。创建问题探究—思维碰撞—反思提升三阶段教学结构,为反思活动留出专门时段。采用思维可视化策略,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外显思维过程。开展错误分析会议,由学生主导讨论解题错误探究思维误区。实施思考日记制度,引导学生记录解题疑惑与突破点。建设课堂反思区,设置思考提示卡提供反思框架。应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数学概念置于现实情境中。构建师生对话机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设计渐进式反思任务,从浅层步骤回顾到深层方法探讨。借助录屏技术记录解题过程,分析思维轨迹。建立反思微课堂,由学生担任小老师讲解解题思路。创设多角度思考挑战,要求学生提出多种解法并比较优劣。开展概念辨析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相似数学概念差异。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创新反思教学模型。课前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正负数应用场景,如温度计读数、海拔高度、银行存取款等。课堂开始展示学生发现案例,引入温度变化问题情境:某地早晨气温零下5度,中午上升12度,傍晚又下降8度,求最终温度。解题后组织反思会议,学生分享思考过程,教师引导关注关键问题。设置思维陷阱区,如-5+(-3)=?-2×(-4)=?等易错点,学生先做预测,再验证结果。采用思维拆解法将复杂运算分解为基本步骤,记录每步思考。课堂保留错误珍藏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典型错误,集体分析成因。组织应用反思会,讨论正负数在各领域应用价值。课后布置反思日记,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与困惑。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活动空间拓展,反思能力评价完善

拓展实践活动空间成为培养数学反思能力关键途径,突破传统课堂限制,为学生提供多元反思情境。构建数学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场所,配备实物教具与数字资源,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数学规律。开展数学建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模型构建与检验过程中体验反思周期。建立数学读书会制度,精选适合初中生阅读数学文化读物,通过交流拓展数学视野。创设数学发现日记制度,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与思考历程。组织数学微课制作活动,学生尝试录制讲解短视频,在教学相长环节中强化概念理解。利用网络平台建构虚拟学习社区,学生在线分享解题心得。开展数学与艺术、科学等跨学科主题探究,体验数学工具价值。举办数学思维挑战赛,设置需深度思考开放性问题。对于反思能力评价体系,必须建立过程导向多维评估模式。设计反思能力发展量表,包含问题识别、思路分析等层次指标。采用学习档案袋方法,收集学生反思日志等材料,形成反思能力成长档案。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整式》教学为例,实施创新反思实践与评价策略。开展整式探秘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字母表达式应用场景,如商品折扣计算、面积周长公式等。课堂上举行发现秀,学生分享收集案例,教师引导思考字母符号含义。组织整式变换工作坊,让学生通过剪纸模型直观理解单项式乘法,如(a+b)²图形表示。设置错误诊断室活动,展示含典型错误整式运算,如(a+b)²=a²+b²,学生担任数学医生分析错误成因。开展整式大挑战竞赛,设计需综合应用代数知识题目。创建代数艺术馆,学生设计基于整式美学图案。构建整式应用实验室,探索整式在物理公式中应用。评价方面设计整式反思能力量表,包含符号理解等四个维度。建立整式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学习材料。实施反思卡制度,每节课后学生填写学习记录。组织学生开展最佳思考者评选活动,培养评价意识。

结论:初中数学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当前学习现状与培养困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活动空间,完善反思能力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本文发现反思能力培养应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需要构建系统培养机制,创设多元实践环境,建立科学评价标准。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反思能力与数学关键能力关系,开发更多适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反思策略与工具,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茂钦.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6):56-58.

[2]蔡国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0):59-61.

[3]乔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3,(0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