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模式探索

作者

彭修平

临沂北京路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本文从提问互动、讨论互动与活动互动三个维度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模式。通过构建有效提问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借助多元讨论形式促进思想交流,实现智慧碰撞;创新合作学习活动模式,引导学生共同成长。科学合理互动模式不仅能提升课堂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提问模式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师应当设计层次性提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依次设置文本内容识记、文本信息理解、文本意义探究等不同层次问题,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循序渐进培养思维能力。其次,针对性提问须考虑学生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让问题既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超出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例如低年级可多关注具体形象思维培养,通过你看到什么、想象画面感受等问题引导;高年级则可以增加抽象逻辑思维训练,如为何作者这样写、文中哪些词句表达情感等深层次探究。开放性提问尤为重要应避免单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表达。如你认为故事主人公做法对吗,为什么这类问题无标准答案,学生可根据自身理解阐述观点,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需注重提问技巧运用,包括等待时间控制、追问深入、分层设问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思考。随机点名与自主举手相结合,既保证课堂公平参与机会又尊重学生表达意愿。提问互动应建立宽松氛围,对学生回答给予充分尊重,对错误回答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习者自我发现问题,让提问过程成为思维训练而非知识检测工具。

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小学语文课堂讨论互动模式为学生提供思想交流平台,通过多元观点碰撞促进智慧生成。讨论互动模式实践应关注主题设计、形式选择、规则建立三个核心要素。讨论主题设计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又具有一定开放性与探讨价值。讨论形式可从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方式中选择,满足不同教学需求。讨论规则建立包括时间限制确立、发言秩序规范、互相尊重原则等方面为高效讨论奠定基础。教师在讨论互动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与总结者多重角色,负责设计讨论主题与任务、引发深入思考、平衡参与度、梳理成果并提炼观点。讨论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对话,鼓励表达独特见解,重视不同观点交流。通过深入思考与积极表达,学生能体验思维碰撞乐趣,形成更全面认识。讨论过程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水平、倾听习惯与辩证思考品质,让课堂成为思想交流场所,而非知识单向传递空间。

以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构建层次递进讨论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第一阶段组织潮水形态变化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描写潮水轰隆隆、银龙、白龙、洪水等形象展开探究,交流文本中潮水变化过程与特点。学生可分组讨论,分享不同理解,培养文本细读能力。第二阶段设计作者情感体验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说看潮是壮观奇景、为何用银龙白龙比喻潮水等问题,启发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钱塘江潮水气势磅礴情感。此环节可采用同桌讨论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机会。第三阶段组织语言魅力专题讨论,聚焦文章精彩语句,如只见那银光闪闪江面,突然间翻腾起来等句,交流这些语句如何生动形象表现潮水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从遣词造句角度体会语言表达艺术。第四阶段开展观潮体验开放性讨论,鼓励学生想象自己亲临钱塘江观潮场景,表达感受与体验。此环节采用全班交流形式,汇聚多元感受,拓展文本理解维度。整个讨论互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不主导结论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观潮》教学成为思想交流盛宴而非标准答案传递过程。

三、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互动模式创新旨在通过多样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共同成长。活动互动模式创新可从活动类型、组织方式、评价机制三个层面展开。活动类型应紧密联系语文学科特点,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领域。阅读领域可开展角色扮演、读书会、文本改编等活动;写作领域可组织接力写作、集体创作、写作工坊等形式;口语交际领域则可通过即兴演讲、辩论赛、故事会等活动提升表达能力。活动组织方式需灵活多变,适应不同教学目标需求。教师可根据活动性质采用固定小组或临时分组;考虑学生能力差异进行异质组合或同质分组;依据课堂时间制定长期项目或即时活动方案。活动评价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评分方式,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可结合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全面反馈;设置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度与成果质量;建立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机制,兼顾个体贡献与集体智慧。更重要方面在于活动氛围营造,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独特想法,鼓励创新尝试,允许失败探索,让课堂成为安全表达空间。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活动节奏安排,张弛有度,既保证充分互动又留出思考空间,避免表面热闹而缺乏深度思考现象发生。

以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多维活动互动模式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神话。首个环节可开展情境剧创编演出活动,将全班分为四个剧组,每组负责改编演绎神话故事不同片段,如天崩地裂场景、女娲炼石补天过程、补天成功后世界恢复场景等。各组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共同编写剧本台词,设计动作表情,制作简易道具,通过合作将古老神话转化为生动情境剧。活动强调创造性改编,鼓励学生在尊重原文基础上增添合理想象,深化对神话内涵理解。第二环节可组织神话续写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如果你是女娲,除了炼五彩石补天,你还有什么办法解决天崩地裂问题展开想象,小组合作构思续写情节。学生可借鉴现代科学知识,融入创意思考,完成神话续写创作。各小组作品完成后进行交流分享,相互欣赏评价,激发创作灵感。第三环节设计神话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与其他神话故事异同点,探究中国古代神话特点与文化意义。可采用探究小组形式,每组负责搜集整理一类神话资料,如创世神话、自然现象神话等,通过比较研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理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模式探索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构建多元互动体系。提问互动模式通过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设计激发思维;讨论互动模式借助科学主题设计、形式选择、规则建立促进智慧碰撞;活动互动模式依托类型创新、组织优化、评价改革实现合作成长。三种互动模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完整互动教学体系。未来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模式发展应更加注重信息技术融合,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强化互动实效性评估,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索朗多吉.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C]//教育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4.

[2] 尚喜艳.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万象,2023(28):34-36.

[3] 王莉莉. 小学语文课堂中互动模式的探索[J]. 考试周刊,2017(3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