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活动育人实践研究
阚红莹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276200
摘要:在 “大思政” 教育格局下,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活动需突破传统知识传授模式,构建兼具历史性、实践性与时代性的育人体系。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认知特征,要求红色教育必须依托可感知、可参与、可互动的载体。基于此,本文从多方面入手,探讨如何通过传承活动将红色活动融入其中。
关键词:红色基因;活动育人;沂蒙山精神
沂蒙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如孟良崮战役遗址、沂蒙红嫂纪念馆等,为现场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而 “沂蒙母亲”“沂蒙红嫂” 等历史人物事迹,则为情感共鸣搭建了叙事桥梁。为了深化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需要探索一种以活动为纽带、实践为路径的育人模式。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参与式的建构和生活化的迁移,可以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小学生可以触摸的精神符号和可以践行的行为准则,这是深化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一、红色课堂“微渗透”策略——学科融合中植入基因传承
在学科教学体系中植入红色基因传承的隐性教育链条,需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1]。依托国家课程这一载体,发掘各学科和红色文化之间的隐性关联,绘制跨学科红色教育资源图谱。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红岩》这样的红色经典文献。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前辈的精神追求,并在写作练习中加入“红色家书仿”和“革命人物的简短评论”等教学任务,从而将对家国的深厚情感转化为文字的呈现;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融入沂蒙革命根据地的物资统筹和支前计算等历史背景,进而设计如“战时物资分配模型”和“支前路线的优化”等实际应用课题,使同学们通过数据建模,了解沂蒙人的睿智和责任;美术教育采用沂蒙红色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并开展了如“以沂蒙精神为题材的版画作品”和“革命旧址素描”等多种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音乐教学中,以《沂蒙山小调》和其他红色旋律为中心,组织了合唱编排和词曲创作等多种活动,旨在通过音乐审美体验来加强情感的共鸣。各个学科都需要制定《红色基因学科渗透指南》,明确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渗透目标和实施路径,并建立跨学科的备课机制,周期性地进行红色主题的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以确保红色元素能够与自然和谐融合,流畅衔接,从而构建出“一课一树,一科一林”的三维渗透教学模式。
二、红色足迹“沉浸式”实践——校本研学中强化精神浸润
构建“基地研学+情境体验+行动转化”的三维实践体系,依托沂蒙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校本化研学课程。选定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等作为固定的研学基地,并按照“认识—经验—思考”的高级逻辑来设计研学路线。从认知层面上,组织学生到革命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听讲解员的现场授课和看实景沙盘模型等方式,对沂蒙革命的历史脉络有了系统的认识;从体验的角度出发,组织了如“沂蒙支前路”“战时担架队仿真”和“革命文物修复的实践”等沉浸式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穿上革命时代的传统服装,参与挑军粮、送弹药等模拟任务,在体力付出与团队协作中感受沂蒙人民“末份口粮做军粮,末份布料做军装”的奉献精神;在行动转化维度上,建立“红色的微任务”,如书写革命先烈碑文,策划红色主题展览,录制“沂蒙精神小讲堂”微视频,把现场体验变成可传播实践成果。构建了一个由“研学导师→班主任→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协作指导体系,并在研学开始前进行预行教育,明确了学习的安全标准和目标;在研学上实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沂蒙红色足迹研学手册》的录制工作;研学结束后举办成果分享会并以征文比赛和主题演讲的方式加深理解,从而形成了“走在红色课堂上”育人模式。
三、红色榜样“立体化”塑造——榜样引领中厚植家国情怀
构建“历史榜样+现实典范+学生先锋”的三层榜样矩阵,通过多维度人物塑造增强红色教育的代入感与亲和力[2]。在历史榜样的维度上,对沂蒙地区“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和“爆破大王”马立训这三位革命历史人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开发了名为《沂蒙红色人物志》的校本课程,通过阅读人物传记、编排情景短剧、组织主题班会研讨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了榜样人物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现实方面,邀请沂蒙老战士、支前模范后代、新时代沂蒙精神践行者(如乡村振兴带头人、基层党务工作者)进校园,通过组织如“沂蒙精神故事会”和“与榜样面对面”的系列活动,利用口述历史记录和实地访谈等多种手段,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体验到榜样所具有的人格吸引力;在学生先锋层面上,建立“沂蒙精神的小小传承人”遴选机制,在品德修养,社会实践和红色传播三个维度上遴选学生榜样并成立“红色宣讲团”,实施校园红色广播,班级红色文化角打造和社区红色志愿服务,实现“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良性循环。建立榜样资源数据库并融合图文,音视频和VR全景多元素材研发“沂蒙榜样数字化博物馆”,为同学们提供线上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同时,设计了“榜样精神的成长档案”。档案记录了榜样带领下学生行为的转变和思想提升的轨迹。
四、结语
在“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小学红色基因传承需立足学龄段认知规律,构建具身化育人范式。以上做法依托沂蒙红色资源,在学科场域中隐性浸润,在实践场域中具身体验,在榜样场域中价值共振,构成了一条“认识—情绪—行为”闭环育人链路,它不仅打破了单向度的知识传递模式,而且通过情境化建构把红色基因变成可感的精神图谱和可践履的生命自觉,从而为新时期小学德育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和育人实践提供创新样本,展现红色教育激活培根铸魂的文化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等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若佩.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红色根脉[N].贵州日报,2025-04-20(004).
[2]廉红.红色基因永相“绥”“化”入血脉传万代[N].绥化日报,2025-04-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