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搭建小学语文习作支架的实践研究

作者

史彤彤 林文会

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2332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障碍与挑战,提出习作能力培养策略方法,并探索教学评价改革突破路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教学实践与案例探究相结合方式,围绕习作支架搭建展开探究。习作教学中情境创设、分层指导与多元评价构成支架核心要素;科学构建习作支架能显著提升学生写作兴趣与表达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支架;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障碍与挑战

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需要深入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案。其一传统习作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活力,过分强调格式规范而忽视学生思维培养,致使许多孩子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其二习作主题选择往往脱离儿童生活经验,使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写作过程中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三教师习作指导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往往仅停留于表面形式批改,缺乏深层次互动与个别化指导。同时习作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全面,过分关注字词句通顺与否、格式是否规范等技术层面问题,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评价。习作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差距,制约了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新课标理念虽然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实际教学中仍未能充分落实,习作教学目标与课标要求存在脱节现象。课堂教学中学生习作动机不足,缺乏自主性与持续热情,习作活动沦为被动应付任务。同时家校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家长参与习作指导意识薄弱,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另外习作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前后年级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不平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习作教学中存在盲目性,未能真正发挥辅助作用。最终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自身习作能力欠缺,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指导示范。

二、小学语文习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习作前期支架主要包括情境创设、素材积累与思路启发,有效激发写作动机并解决无话可说困境;习作中期支架聚焦表达引导、架构建构与表现技法,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构建文章框架;习作后期支架则关注修改完善、展示交流与拓展应用,培养自我审视能力并赋予习作实际功用。这种全过程支架构建需充分考虑年级特点,低年级重点培养观察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中年级着力提升叙事能力与条理性,高年级则侧重思辨能力与个性化表达。情境式习作引导模式打破传统命题作文限制,通过创设真实交流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分段递进式指导策略针对不同写作阶段提供相应支持,避免一次成文弊端;互动反馈式评价机制重视多元主体参与,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在习作内容选择上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鼓励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形式设计上推行多样化写作实践,如微型习作、集体习作、续写改写等灵活形式;在习作方法指导上强调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材料。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为例,教师精心设计系列支架活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课前支架环节,教师组织校园寻宝实地考察活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校园环境,并通过五感体验记录表收集感官印象,积累写作素材;课中支架环节进行我来推荐小组交流,学生口头介绍自己喜欢地方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如何选择有特色内容;接着进行推荐语魔法师活动,分析范文中精彩推荐语句特点,归纳总结推荐性语言表达方式;随后开展习作规划师环节,教师出示思维导图模板,引导学生围绕地方名称—地理位置—外观特点—特色活动—推荐理由等要素进行写作规划;写作过程中设立词语加油站,提供描写景色、表达喜爱等常用词语供学生参考;初稿完成后实施金点子互助团活动,学生两两互评,针对最吸引人地方最想补充内容最需修改地方提出建议;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推荐语言表达是否生动有感染力。课后支架环节,组织小小导游展示活动,学生分组朗读习作,教师引导全班评选最想去地方并说明理由。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改革与突破

从评价主体角度看,应建立师生家共同参与机制,教师评价注重专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培养自我认知与合作精神,家长评价提供生活视角反馈;从评价内容角度看,应超越语言文字表面形式,关注思维深度、情感表达、创新意识等内在品质,既重视成品质量也关注习作过程;从评价方式角度看,应运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策略,建立习作等级描述体系,并通过文字点评、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提供具体改进建议。过程性评价理念下,习作评价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评价关注预习准备情况,课中评价注重习作构思与表达技巧运用,课后评价聚焦修改完善与拓展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年级特点,低年级评价重点在于兴趣激发与基础表达,中年级评价侧重条理性与内容丰富程度,高年级评价则突出思维深度与语言表现力。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教学为例,教师创新设计层次分明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习作质量。通过构建三维目标评价表,明确本次习作重点关注游戏过程描写、细节捕捉能力与情感表达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设定具体评价要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习作前实施预设评价,通过游戏回放小组活动,学生口头讲述游戏经历,同伴根据评价表进行初步反馈,教师引导完善表达;习作过程中采用随堂跟进式评价,教师巡视指导并设立写作加油站,针对普遍问题如游戏规则说明不清、过程描写简单等现象进行即时点拨;学生初稿完成后开展成长性评价活动,运用五彩评价法:红色标注精彩段落、蓝色标注补充细节、黄色标注表达不准确处、绿色标注缺少过渡连接处、紫色写出整体感受与建议,学生两两互评,教师重点关注游戏过程描写是否具体生动、情感表达是否真实自然;随后进行习作诊断室活动,挑选代表性习作进行全班研讨,共同诊断并提出修改方案;最终习作评价采用星级评定与导师点评相结合方式,依据评价维度为每篇习作评定星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结论: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需构建科学支架体系,通过现状审视找准问题症结,依托多元策略方法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借助评价改革引领教学转型。习作支架搭建应循序渐进,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关注个体差异,营造真实情境,强化思维训练。唯有将新课标理念深度融入习作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促进习作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革提供可行参考,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凤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习作支架的优化思考[J].新智慧,2024,(25):115-117.

[2]杨祎琳.支架式教学理论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D].成都大学,2024.

[3]陈汉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家长,2023,(24):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