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黑板在视障教育中的作用与策略
王强
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乌鲁木齐推拿职业学校) 830001
摘要:本文探究智慧黑板于视障教育领域中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其在盲人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遇到障碍与瓶颈。通过考察科技赋能视障教学环境,提出教学策略创新优化方案,强调资源整合协同推进重要性,构建完善应用体系。智慧黑板作为现代化教具能够有效提升视障学生学习体验,促进信息获取平等化,助力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文章旨在为视障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推动教育公平与包容发展。
关键词:智慧黑板;视障教育;教学策略
一、智慧黑板引入视障教育,现状分析深入考察
现阶段多数盲校教师面临设备适配性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操作便捷性欠缺等问题。尽管部分学校已配备智慧黑板设备,但实际使用频率较低,往往沦为摆设或仅限于简单功能使用。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市场上智慧黑板产品设计主要针对普通学校需求,缺乏针对视障学生特殊需求考量,如触觉反馈、语音提示、字体放大等无障碍功能尚未全面普及;其二适合视障学生使用教学资源建设明显滞后,现有数字资源多以视觉呈现为主,忽视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难以满足视障学生学习需求;其三盲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培训机会有限,导致许多教师对智慧黑板功能认知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教学潜能。
在推拿职业教育领域,智慧黑板应用面临更为特殊挑战。推拿教学既需要理论知识传授又需大量实操训练,传统触摸式学习模式与智慧黑板高度视觉化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现有智慧黑板系统对人体穴位、经络走向等专业内容三维立体展示能力有限,难以准确传达推拿手法细微变化。同时视障学生无法通过视觉观察屏幕内容,需要依赖语音解说或触觉反馈获取信息,而目前多数智慧黑板辅助功能设计不够人性化,无法提供实时、精准听觉及触觉引导。智慧黑板在课堂组织管理方面缺乏针对视障班级特点定制化解决方案,如何实现师生、生生之间高效互动,如何便捷分享屏幕内容至学生个人终端,如何评估视障学生对展示内容理解程度,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
二、科技赋能障碍突破,教学策略创新优化
面对智慧黑板应用于视障教育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必须通过科技赋能突破障碍,创新优化教学策略。其一能通过借助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触觉反馈等前沿技术对智慧黑板进行无障碍改造,增强其适用性。例如融入实时语音描述功能,将屏幕上图像、文字内容自动转换为口述信息;添加触觉反馈模块,通过振动或凸起方式呈现图形内容;开发手势识别系统,使视障学生能够通过简单手势操控黑板;集成智能点字显示器,实现屏幕内容点字实时转换。这些技术改进将极大提升智慧黑板对视障用户友好程度。其二针对盲人推拿职业教育特点,开发专用教学应用及资源库。比如构建三维人体穴位模型,通过语音精准描述每个穴位位置、深度、适应症;设计触觉反馈推拿手法训练系统,帮助学生掌握力度、频率、角度等操作要点;录制标准化推拿手法音频资源,以声音节奏引导学生实操练习;创设虚拟患者案例库,模拟各类常见病症,提供交互式诊断训练平台。
其三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充分发挥智慧黑板优势。教师需要采用听觉引导+触觉体验双轨教学模式,先通过智慧黑板语音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再组织学生进行实体模型触摸或实操练习;利用智慧黑板远程互动功能,邀请行业专家在线指导,拓展学习视野;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安排轻度视障学生协助全盲学生理解黑板内容促进同伴互助;设计适合视障学生特点评价方法,如口述知识点、手法展示等多元评价形式,全面掌握学习效果。其四教师应根据视障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编。如将复杂图表转化为易于理解表述;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类比、比喻等方式增强理解;强化逻辑关联避免碎片化知识点堆砌;注重实操环节详细讲解,通过语言精准描述动作要领。智慧黑板应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教学核心,教师应灵活运用避免技术依赖,始终保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应用体系完善构建
实现智慧黑板在视障教育中有效应用,需要多方协同,整合资源,共同构建完善应用体系。其一应建立学校、企业、单位三方协作机制,形成良性互动生态圈。学校作为应用主体,提供实际教学需求反馈,明确功能改进方向;企业作为技术支持方,根据学校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开发符合视障教育特点智能设备;单位则负责理论指导与效果评估,探索智慧黑板应用于视障教育科学路径。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产品测试会、经验分享会等形式,促进各方深入交流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其二完善智慧黑板应用支持体系,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资源、人员培训等方面。在硬件方面除智慧黑板本身外,还需配套盲文显示器、语音转换器、触觉反馈装置等辅助设备,形成完整硬件生态;在软件方面,构建适合视障学生使用数字资源库,涵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就业指导等多领域内容,并确保资源无障碍性;在人员方面组织教师参加系统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巧,熟悉资源应用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议设立校内智慧教育专家团队,负责日常技术支持与指导,解决教师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
其三制定智慧黑板应用标准规范,确保质量与效果。应从视障学生需求出发,明确设备基本功能要求,如无障碍操作界面、多模态信息呈现、个性化调整选项等;规范数字资源制作标准,包括语音解说质量、触觉图形设计、内容结构安排等;建立教学应用评估体系,从易用性、有效性、满意度等维度全面考核智慧黑板应用成效。其四营造支持性政策环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智慧黑板在视障教育应用纳入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创新实践;完善激励机制,对积极应用智慧黑板并取得显著成效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激发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建立区域协作网络,促进盲校之间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结论:通过深入分析现状,针对性提出科技赋能教学策略创新方案,构建多方协同资源整合体系,能够有效突破当前应用瓶颈。未来应持续探索智慧黑板与视障教育深度融合路径,强化技术适应性改进,丰富专业教学资源,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完善支持保障机制,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智慧黑板应用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技术服务教育本质,最终目标在于为视障学生创造更加便捷、高效学习环境,培养其职业技能,增强社会融入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怀斌,崔凯璇,卜明宇,等.教育信息化视角下视障医学生的特点分析及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21):14-18.
[2]华建英.视障中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C]//中国盲文出版社,国际视障教育学会( ICEVI),亚洲防盲基金会( AFPB).国际视障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市盲人学校;,2023:197-202.
[3]翟燕飞.关于特殊教育类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