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作者

甄美辰

涿州市清凉寺学校 072750

摘要: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培育背景,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困境,明确素养导向教学挑战;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素养培育实践转化;探究评价机制优化,深化素养落实有效路径。建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段,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道德思维、法治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推动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于课堂实践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代教育关注焦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公民素养及法治精神重任。现阶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成为教师需要思考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困境,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为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把握现状困境,明晰素养导向的教学挑战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一传统知识灌输模式依然存在,部分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内容逐一讲解,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现象突出,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学习内容难以内化为个人品格与行为习惯。其三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技术融入不够深入,多媒体应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辅助教学作用。

其四跨学科融合不足,缺乏与历史、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限制了学生全面认知能力培养。同时课程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忽视过程性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另外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不透彻,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教学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待提升。加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社会实践资源整合不足,限制了课程育人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素养培育的实践转化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必然选择,需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情境,激发思考兴趣;项目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探究,培养综合能力;情境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亲身体验,加深理解;案例分析方法选取现实素材,提升分析判断力;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流程,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体验式学习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拓展认知边界;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融通;信息技术应用创设虚拟情境,扩展学习空间;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思维导图教学梳理知识体系,构建思维框架;微课程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教学。这些方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素养培育实践体系,让学生在多维度学习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提升为素养。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自己》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我眼中自我与他人眼中我探究活动。课前布置自我描述任务,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画或音视频形式记录自我认知;课堂上采用世界咖啡馆形式,学生分组交流,互相评价,发现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差异;随后观看视频片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自我认知智慧;接着进行我能做什么挑战赛,学生展示自身特长,教师引导反思个体潜能;然后进行二十年后我创意绘画,想象未来自我发展路径;最终通过数字故事创作,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等形式呈现个人成长规划。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运用情境创设、项目任务、多媒体资源,让抽象自我认知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形成积极自我意识,建立健康人格,培养规划能力,真正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彰显课程育人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评价机制,深化素养落实的有效路径

优化评价机制是推动核心素养落实根本保障,需构建全方位多维度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及社会评价,形成立体评价网络;综合评价内容关注知识技能、道德判断、法治意识、公民素养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成长状况;多样评价方式结合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形式,增强评价全面性;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日常表现、思想变化轨迹,形成动态发展图谱;阶段性评价设置成长里程碑,帮助学生明确阶段目标;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独特潜能,支持多元发展路径;反馈机制建设及时向学生提供评价结果,促进自我调适;评价标准优化细化指标体系,按能力水平分层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开发评价软件平台,提升评价便捷性;大数据分析挖掘评价信息价值,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行动探究推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增强科学性与实效性。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协同作用,共同构建起全方位育人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改进与学习优化,真正发挥评价激励功能。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生命》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生命价值探索之旅多维评价体系。学习前通过生命问卷了解学生对生命认知起点;学习中采用生命日记记录学生每日观察思考,如寻找校园生命美摄影作品、生命故事会感人故事分享、生命英雄榜人物事迹调研等;组织生命辩论赛,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生命特征动物实验伦理界限等议题,评价学生思辨能力与价值判断;开展守护生命公益行动,学生自主策划校园安全宣传、关爱留守儿童、敬老院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实践表现评价;建立生命成长档案袋,收集学习单、反思笔记、创意作品等材料;课程结束时制作生命价值宣言微视频,综合展示学习成果。整个评价过程融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多角度反馈中深化对生命理解,增强责任意识,培养敬畏生命情怀,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内化与外显。

结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需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从现状分析入手,明确教学挑战,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通过问题导向、项目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实践体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教学改革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结合,推动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亚林.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5,(01):81-82.

[2]谢春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N].山西科技报,2024-12-30(A06).

[3]宋淼.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J].教育,2024,(3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