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作者

周欢欢

合肥市东元家园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策略与实现路径,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融合传统工艺技法、创新体验活动三个维度构建系统化教学框架。通过合肥洋蛇灯、纸笺加工技艺、巢湖民歌及庐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分析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如何转化为美术课程内容,探索传统技法如何丰富学生表现手段,探究体验式活动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元素能有效丰富美术课程内容;融合多元传统技法能显著拓展美术表现形式;创设情境化体验活动能持续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元素;教学策略

引言:传统文化蕴含民族智慧与审美精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既符合美育本质要求,又回应文化传承时代使命。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有效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现实需求,也是美术教育改革重要课题。本文聚焦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美术教学策略探究,从挖掘资源、融合技法、创新体验三个维度构建教学实践框架,探索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新路径,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心学生提供教学支持。

一、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小学美术课程内容

小学美术教育肩负美育与文化传承双重使命,系统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丰富课程内容关键路径。当前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较低,且多以简单介绍形式出现,难以激发学生深入理解与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主动挖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建立层次分明课程体系。如合肥洋蛇灯作为具有六百余年历史灯彩艺术,其制作技艺包含绑、扎、笼、勾、裱等多种工艺方法,这些技艺背后蕴含民间智慧可整合进小学手工制作课程;而洋蛇灯花样色彩多样,可引入美术写生与创作单元;洋蛇灯制作过程中颜色搭配技巧也可转化为色彩学习内容。纸笺加工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提供丰富教学素材,其染色、施胶、填粉、拓扑、洒金等工艺过程能够拆解为多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循序渐进学习传统工艺原理与方法。巢湖民歌与庐剧同样蕴含丰富视觉元素,如庐剧服饰、道具等可以转化为造型设计课程内容,而民歌描绘山水风光意境则可引入风景写生单元。

挖掘传统文化元素需确保学习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通过垂直整合建立由浅入深课程结构。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直观形象入手,如洋蛇灯简单造型临摹、纸笺基础染色体验等;中年级学生则侧重技法学习,如洋蛇灯框架制作、民歌场景绘制等;高年级学生则注重文化内涵理解,如庐剧背后象征意义探究、纸笺加工工艺文化价值分析等。这种基于学生发展特点分层构建课程内容方式,使传统文化元素真正内化为美术学习资源,并形成螺旋上升知识结构。

二、融合传统文化技法,拓展小学美术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技法体系,将这些技法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有效拓展学生表现手段与创作视野。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表现技法相对单一,学生创作往往局限于简单绘画与手工制作,缺乏技法多样性支撑,难以充分表达创意与情感。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技法,不仅能丰富表现方式,更能传承工艺精髓。如纸笺加工技艺中染色、施胶、填粉、洒金等工艺步骤,蕴含丰富材料运用智慧,教师应当将这些技法简化后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传统染纸方法制作肌理纸张,探索水印技法创作纹样,体验传统装饰艺术魅力。洋蛇灯制作技艺包含绑扎、糊纸、上彩等多道工序,每一环节都蕴含独特技法。教师应当将这些技法分解为小型教学单元,如选取简单扎制技法制作小型装饰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原理;选取传统彩绘技法装饰纸面,体验民间色彩搭配特点。

传统技法融入需注重与现代表现方式结合,避免简单复制传统工艺。如将纸笺加工染色技法与现代拼贴艺术结合,创造具有传统韵味现代装饰画;将洋蛇灯造型原理与环保材料应用相结合,设计制作新型灯饰;将庐剧脸谱符号系统与现代插画元素融合,创作富有文化内涵卡通形象。这种传统与现代技法交融创新,既尊重传统工艺精髓,又赋予其当代表达活力,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技法同时培养创新意识。技法教学还应强调体验与探索,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技法奥秘,如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传统染纸与现代上色区别,通过材料替代探索传统工艺现代转化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技法背后原理与智慧,形成技法应用能力而非简单模仿。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传统文化体验,激发小学美术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学习需要情境化体验支持,通过创新体验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多以知识讲解为主,缺乏沉浸式体验环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文化认同感建立困难。创设情境化体验活动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关键环节,通过多感官参与使抽象文化内容具象化,实现深度学习。如围绕洋蛇灯文化,教师应当组织“小小灯彩艺人”主题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展示制作技艺,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学习;设计“我们村庄灯彩节”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制作灯彩作品并举办展示活动,体验传统节庆氛围。还可以开展“灯彩创新设计”挑战赛,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材料重新诠释传统灯彩艺术。针对纸笺加工技艺,教师应当设计“纸艺工坊”系列体验活动,如模拟传统作坊环境,分工协作完成纸张染色、填粉、洒金等工序,体验传统工艺流程;开展“纸艺创客空间”实验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传统纸艺现代应用可能,设计制作实用装饰品。

传统文化体验还需注重社区资源整合与家校合作,拓展课堂边界。如组织参观地方博物馆非遗展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洋蛇灯、纸笺作品;开展“社区文化寻宝”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发现传统文化痕迹;邀请家长参与“家庭文化体验日”,共同学习制作简易洋蛇灯或尝试纸笺基础技法,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数字技术应用也为传统文化体验提供新途径,如通过数字故事创作记录非遗传承人故事,制作简易AR应用展示传统工艺流程,开发小型数字游戏模拟纸笺加工过程。这些创新体验形式打破时空限制,使传统文化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而是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形成全方位学习网络。

结论:本文通过构建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传统文化技法、创新传统文化体验三维策略体系,形成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整体框架。系统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能有效丰富美术课程内容;科学转化传统技法并与现代表现方式融合,能显著拓展学生艺术表现形式;创设情境化体验活动并整合社区资源,能持续激发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这一策略体系不仅促进学生美术能力全面发展,更培养其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许兆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教育,2024(21):86-88. DOI:10.3969/j.issn.1002-8196.2024.21.023.

[2] 蔡贞贤. 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2):121-123.

[3] 杨雅静. 浅谈传统文化渗透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2(8):66-67. 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2.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