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作者

蒋福霞

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 615100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探究,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对激发数学创新思维重要性,论述优化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必要手段,探讨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对促进创新发展关键作用。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入探究式教学,以及实施开放性练习、开展合作性学习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方式,旨在形成完整培养方案,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关键期,数学作为培养逻辑思维重要学科,肩负着发展学生创新能力重要使命。然而,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注重知识传授与解题技巧训练,忽视创新思维培养,导致学生解题思路固化,缺乏创新意识。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策略,旨在构建科学合理培养体系,为未来社会培养具备创新思维高素质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首要环节,教师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经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联系。例如讲授函数概念时引入手机资费套餐选择问题,让学生建立不同套餐费用函数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讲授概率统计时结合体育比赛胜负预测,让学生思考影响因素并构建概率模型。这种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抽象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问题情境创设应注重开放性与挑战性适度平衡,既要有足够难度激发思维,又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导致挫折感。教师应当采用层级递进式问题设计,先提出基础问题建立信心,再逐步引入开放性问题拓展思考空间。问题设计还应具有多解性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找多种解决路径,避免唯一标准答案限制思维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同时需关注学生认知冲突激发,通过呈现概念间矛盾或反直觉结果,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例如在讲授无穷级数时引入芝诺悖论,让学生思考有限时间内完成无限步骤可能性;在讲授几何变换时设计一些视觉错觉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直观判断与数学证明区别。这种认知冲突能够打破学生固有思维模式,促使其重新审视问题本质。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对已知条件进行质疑与改变,探索“如果改变这个条件会怎样”可能性。通过问题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核心途径。探究式教学应成为高中数学课堂主导模式,教师引导而非直接灌输知识,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全过程。开放性练习替代传统固定模式习题能激发创新思维,评价标准不局限于答案正确性,转而关注解题思路独创性与合理性。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碰撞思想火花,多角度审视问题有助拓展思维边界;而引入数学史元素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程与创新背后故事有助建立创新意识;现代技术辅助如图形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探索验证,体验现代数学探究方法。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设计情境引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培养学习主动性与探索精神。

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问题链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程伊始,教师展示学校篮球队、排球队与羽毛球队成员名单,询问兼项学生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这三支队伍成员间关系,自然引入集合概念。随后设计递进式探究问题:如何用符号表示这些集合?两支队伍共同成员如何表示?参加至少一项运动学生如何表示?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集合交集、并集等运算概念。探讨集合运算律时,教师应当巧妙设计反例引导学生验证,如思考集合减法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鼓励学生通过反例证明数学结论。在学习逻辑联结词部分,教师应当设计校园规章制度分析活动,让学生尝试用合取、析取以及条件等逻辑联结词重新表述校规,体会逻辑表达精确性。教学结束前,组织学生模拟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角色,想象其如何发现无限集合等价关系,鼓励学生站在数学家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数学创新发展

构建科学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数学创新发展关键保障,而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创新能力,需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要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评价重点从结果正确性转向思维过程独创性,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灵活性与思路多样性。引入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数学探究全过程,包括问题提出、思路记录及反思总结等材料,全面展现学生思维发展轨迹。还要组织学生定期展示探究成果,借助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多角度评估创新表现。项目评价也是测量创新能力有效手段,可布置数学小课题,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特定问题探究。另外。增长性评价理念关注学生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水平,为每位学生提供成功体验与信心。

人教A版必修二第十章概率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概率探究档案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先建立评价标准矩阵,包含问题提出模型建立解决策略结果分析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基础、进阶、创新三个等级,明确各等级表现特征。学习古典概型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公平游戏,并通过概率分析证明游戏公平性,此过程中学生需自主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分析验证,教师根据评价标准给予指导反馈。学习几何概型时引入蒙特卡洛方法估算圆周率实验,学生通过随机投点模拟计算圆面积,并比较不同组设计方案效率差异,通过互评讨论发现创新策略。条件概率学习后,安排概率模型辩论赛,学生轮流提出现实中概率问题,小组讨论建模并展示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负责质疑与挑战,教师引导全班评价各方案优缺点。

结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系统工程,需要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构建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探究式教学、开放性练习等教学方法优化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发展。这三方面形成有机整体,互相支撑、互相促进。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高中数学教学改革需持续深入,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学生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1):43-45.

[2] 张群.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 数码设计(上),2018(12):131-132.

[3] 朱雪霞.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