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野下自然课程在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海旭
新疆奇台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在当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已发生深刻转变,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方面。在儿童发展的各项核心素养里,语言表达能力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它对儿童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生态学视野下的自然课程,凭借其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以及对资源的独特利用,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思路与途径。把自然环境巧妙地转化为教育资源,能让儿童身处真实、自然的语境之中开展语言学习与表达活动。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本文着重深入探讨生态学视野下自然课程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期望能为幼儿教育奉献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生态学视野;幼儿园;自然课程;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语言能力是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影响着他们思维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然而,传统的语言教育往往偏重于课堂内的讲解和规则学习,忽视了儿童与自然、社会的真实互动。近年来,生态学教育理念的兴起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态学视野下的自然课程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和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让儿童在多感官参与和真实情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课程不仅拓宽了语言学习的范围,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将自然课程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自然课程语言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与启示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体系里,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育,多数依旧将重心放置在活动中。通过开展各类语言训练活动,让幼儿学习语言规则,然而这种传统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值得庆幸的是,自然课程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的创新教育模式,正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明确指出,生态学视野下的自然课程,并非仅着眼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格外重视对其思维能力、情感感知以及社交能力的全面培养 。
在幼儿教育领域,自然课程正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它引导儿童亲身融入自然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观察力被充分调动,能敏锐捕捉自然细节;想象力得以无限延展,面对山川草木展开奇思妙想;创造力也随之迸发,催生新奇独特的想法。这些都为语言能力发展搭建起多样的表达平台。研究显示,在自然中,儿童通过和他人交流、探讨自然现象,能更自如地表达,告别课堂语言训练的单调与机械。可见,将自然课程融入语言教育,既能提升语言能力,又能全方位助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自然课程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影响分析
自然课程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开辟了一条充满生机的独特路径,核心就在于真实情境中的语言互动。当孩子们置身广袤自然,清风、鸟鸣、花草,都是他们的学习素材。在仔细观察动植物生长、蜕变,以及生物与周遭环境微妙变化的过程中,他们悄然积累起海量语言素材。这些源于自然的鲜活内容,像涓涓细流汇聚,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词汇量。
比如最初,孩子们仅能认识“嫩绿”的新芽,简单表述看到的事物。随着自然课程的深入,他们便能描绘出“郁郁葱葱”的树林,用词从基础走向丰富。长此以往,他们遣词造句更加精准,表达愈发流畅,既能生动勾勒山川湖泊、花鸟鱼虫的自然之美,也能清晰分享内心细腻的感受。此外,在自然课程里,孩子们常需围绕自然现象、生物特性展开讨论,积极提问并认真作答。这些互动交流过程,有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思维更具逻辑性。在与同伴和教师你来我往的思想碰撞中,儿童的语言表达不再局限于简单复述,而是从单一描述稳步迈向复杂阐述,逐步具备分析和评述的能力。大量实践有力证明,融合自然课程的语言教育模式,能更高效地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家庭社区资源整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在生态学视野下,自然课程的开展不仅限于课堂,家庭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个教育环境,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互动和亲子共读等方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社区资源,如自然景观、公共场所的教育活动等,也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语言表达场景和机会。家庭与社区的资源整合能够增强儿童在多元情境下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研究表明,当家庭和社区环境共同支持自然课程的实施时,儿童不仅能够在课堂内获得语言训练,还能在生活中通过真实的交流情境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自然探访”这一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儿童走出课堂,走向社区的自然景观,通过观察自然元素与环境变化,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鼓励儿童记录所见所闻,还帮助他们通过讨论和分享,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家庭的支持,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公园、植物园等自然景点,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活动中,儿童通过实际体验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素材,同时,家长的陪伴与引导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与自然对话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儿童不仅在观察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输入,还通过与家长和同伴的互动,逐步提升了语言的输出能力。与此同时,社区资源,如社区公园、自然教育中心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场景。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在这些场所进行语言表达活动,如自然观察、生态绘画与口头报告等,让孩子们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学习与表达,进一步拓展了语言能力的应用场景。这些丰富的自然体验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环境意识,使语言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形成了以家庭和社区为支撑的多元语言发展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聚焦于生态学视野下自然课程在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领域的具体应用。研究过程中,详细剖析了自然课程在实践中对幼儿语言能力产生的多维度影响,同时深入探讨了家庭和社区资源整合于其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研究成果清晰表明,生态学教育理念犹如一道曙光,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开拓了全新思路,提供了创新方法。自然课程凭借真实情境下的语言互动,以及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全方位促进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此外,家庭与社区的积极投入,为儿童语言学习搭建起多元支持平台。在未来的教育研究征程中,幼儿教师需持续深耕自然课程在语言教育里的广泛应用,期望能为幼儿教育开辟出更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实践道路 。
参考文献:
[1]沈亚萍. 幼儿体验式“亲自然”课程的创设与实施 [J]. 新课程研究, 2024, (34): 106-108.
[2]何秀芳. 农村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价值探讨与构建策略 [J]. 教育观察, 2023, 12 (30): 69-71+116.
[3] 周阳. 自然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路径探索[J]. 基础教育研究, 2020(18):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