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讨
林秋香
福建莆田妈祖中学,福建 莆田 351154
摘要:化学是初三学生初次接触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关键。对此,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情况科学制定教学方法,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指引下参与课程学习。在本文中,将就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在学习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在初次接触化学课程时,很有可能因其他学科压力较大、化学知识相对枯燥而缺少学习主动性,因此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化学知识学习,兴趣是重要的驱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从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兴趣为导向实施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是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使其形成探究兴趣,积极参与到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当中,并从中获得好的探究素养。在化学课程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探究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化学知识。在具体活动实施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需求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任务要求,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从中感受化学知识的趣味性【1】。
如在“二氧化碳”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开展“通过实验证明纸张中存在氢、碳元素”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使用的纸张中,包含有氢、碳元素,现在要想证明这个结论,请问怎样证明呢?”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梳理教学思路,结合问题提出假设,使同学分别思考含有/不含有氢、碳元素得了两种情况,并根据假设设计、实施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从探究中获得结论。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将为了获得正确的答案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述化学历史加强兴趣吸引力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讲述化学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在不同的故事中感受、理解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讲述化学的发明、元素的发现等趣味性故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化学发现的不易,以及在故事中的曲折情节,在有效带入情绪的情况下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除了讲述化学故事以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著名的化学家,如法拉第、居里夫人等,为学生介绍他们的科学研究、成长经历。通过对化学家人物传记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有效了解著名化学家的成长过程与科研成果,并从中树立起从事科学探究的理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分析化学知识中找到证据,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如质量守恒定律的证据,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过程等。在此当中,学生将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学会用自己学习到的化学观念对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系列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将从中掌握化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并对更多化学知识形成好奇心,为其学习未来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以及参与科学探索打下思想基础【2】。
三、组织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体系里,课外实践环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之中。通过课外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显著提升,也将从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市的化学工厂进行参观。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生能够亲眼看见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流程里的具体应用,这种直观的体验远比单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更具冲击力与说服力。例如,在参观化工产品制造工厂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类化学反应如何驱动生产设备运转,原料如何一步步转化为成品,这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实用性的认知,进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除了在化学工厂进行实践活动以外,教师也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自发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长,组建不同类型的化学兴趣小组。其中,化学实验小组专注于开展各类趣味实验,化学史料研究小组则聚焦于挖掘化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故事等。这些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研究成果,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四、结合生活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其蕴含的诸多原理和现象在日常情境中皆能找到具体的映射实例。对此,将化学知识巧妙关联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则成为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重点引领学生留意生活里的化学现象。诸如食物腐败这一常见现象,其背后实则是微生物作用下的化学反应,食物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致使食物变质。又如铁生锈,是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此类现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且能够使其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对化学知识形成直观的理解。在学生学习到一定知识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采取有效措施去除家中厨房的水垢等,使其在解决家庭问题中获得来自父母的认可,并获得学习成就感,这将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化学竞赛活动,在知识竞赛中,学生回顾、梳理所学化学知识,以竞赛的形式巩固记忆。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活动、巩固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热情【3】。
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学科,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部分趣味性元素,将其巧妙的应用到化学课程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对化学课程形成兴趣的情况下,更好的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德祥.初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52):91-94.
[2]张岩峰.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2024,(35):95-97.
[3]邵磊.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价值[J].天津教育,2024,(3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