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领导与管理机制研究
张磊 赵菁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任。领导与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但在新形势下,当前高职教育领导与管理机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本论文就立足于此,简述了高职院校教育领导与管理机制现状,并随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领导;管理;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对于提升全民素质、培养职业型人才、环节学生就业压力、带动经济发展等重任。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再次提升。尤其是在2020年全国两会中,明确提出了“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等院校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着领导与管理机制落后等现象,致使学校的内部管理无法为其发展增添助力。鉴于此,立足于现阶段高职院校领导与管理机制的现状,积极推进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教育领导与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与管理机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长远发展[1]。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职院校领导与管理机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即:
第一,并未顺应人才培养机制的变化作出改变。就当前高职院校领导与教育管理机制来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方案和模式中,并未按照当前人才培养机制的改变作出改变。具体来说,当前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依然以书本教材为主要资源,并未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实践性,忽视了现代学徒制、工学融合式等新型教育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致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低下,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的企业要求。
第二,领导与教育管理工作缺乏特色。目前,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跟随普通高等院校的做法,先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种类进行划分,之后再根据教育管理工作的流程,对各个职位上的工作者进行任务安排。同时,在当前高职院校领域与教育管理工作中,常常将重点集中到了教学质量方面,无法一一解答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而割裂了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关系,致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第三,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高职院校的有序运行,不仅仅要靠管理者个人的努力,还应在明确、完善规章制度下,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就目前而言,当前高职院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还存在不够完善的现象,甚至有些规章制度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求[2]。
二、高职院校教育领导与管理机制完善策略
(一)转变管理理念
纵观现阶段的高职院校领导与管理机制,基本上都是简单照搬、复制的方式进行的,存在极强的功利性,难以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一方面,根据定位增强自身的开放性。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院校更加贴近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领导和教育管理时,必须与要打破校园和社会相隔绝的状态,不断增强自身的开放性,根据当前人才需求,制定出与其相契合的领导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实现管理思想的人性化。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实施管理,真正实现学校管理逐渐走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管理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鉴于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领导与管理中所面临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的现状,在优化高职院校教育领导与管理机制时,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完善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建立与其相配套的机制,最终形成全面、完整的制度体系,以防因为制度漏洞导致整个管理规章制度失灵。另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还应保证其明确具体、简便易行、切合实际,能够确保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例如,就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来说,要想提升其管理效率,不仅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员工和学生档案管理电子厅、人员管理网络、建立能够根据岗位和角色设置的权限制度等;再比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不仅要构建系统化的管理制度,还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对考勤、课程、作业和成绩进行统筹处理,最终形成数据共享[3]。可以说,在完善规章制度,以及配套机制的作用下,真正提升了学校教育领导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内部管理
在高职院校教育领导和管理中,内部管理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就高职院校当前的管理机制来说,依然存在明显的职责不清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管理效率,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优化高职教育领导和管理机制时,应重视学校的内部管理,并对现阶段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以此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同时,还应针对学校中的冗余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精简,裁撤一些重复性的岗位,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真正实现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扁平化;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坚决杜绝教师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坚决辞退不负责任的教师。同时,针对表现良好的教师则给予奖励,以便于其更好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另外,学校还应建立科学的奖励制度,针对表现良好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以此为学校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
(四)创新办学机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聚焦现阶段社会的人才需求特点,不断创新和改进现阶段的办学体制。这主要是因为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相对比较僵化,教学内容与当前时代相脱轨,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当前的要求。鉴于此,高职院校首先应聚焦当前的社会人才需求特点,设置专业、确定课程内容。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在理论性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内容,以便于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以此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要求。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立足于学校现有的领导和管理机制,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创新办学机制等,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秋甲.数字化时代高职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4,(13):64-66.
[2]郭雅芳.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3):99-101.
[3]金敏吉.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09):195-196.
[4]李萍.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实践[J].文教资料,2021,(1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