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李晓华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林市第二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问题,通过梳理现状与挑战,提出构建内容体系、优化方法策略及完善评价机制三大维度实施路径。基于任务群组织单元教学能有效整合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实践证实,任务群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局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富有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体系。
关键词:任务群;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一、构建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路径
教师应通过主题统领,确立单元核心问题,将文本资源、知识点、能力训练等要素有机整合为结构化学习任务群,实现知识网络化建构。具体而言,可按照单元主题提炼→核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划分→资源整合配置路径展开。其中,主题提炼应立足课标要求,挖掘文本潜在联系,使各篇课文形成意义关联;核心问题设计需具有思考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学习任务划分应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资源整合配置则需拓展课内外素材,构建丰富学习情境。任务群构建中应重视文本间横向联系与纵向延伸,打破教材原有界限,形成更为开放、灵活学习内容体系。科学构建富有层次感任务群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形成系统思维习惯。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学习任务,增强内容亲切感与体验性。同时还应关注任务设计趣味性与挑战度平衡,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促进能力提升。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需要围绕童年地生活与幸福主题构建任务群。首先进行主题提炼,该单元包含《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课文,通过挖掘童年、生活环境、情感体验等共同元素,确立不同环境中童年生活体验与幸福感知核心主题。其次设计核心问题:不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童年生活?如何感受与珍惜现有幸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次划分学习任务:任务一文本解读,引导学生解读各篇课文中童年环境描写与情感表达;任务二比较分析,对比不同课文中童年生活环境与情感体验差异;任务三情境体验,模拟特定环境下生活场景,增强情感认同;任务四创意表达,创作故事或诗歌表达对幸福童年理解。最后整合资源,除教材文本外,还可引入安徒生童话作品集、《窗边的小豆豆》等补充阅读材料,配合相关影视作品片段,组织童年记忆家长访谈活动,构建丰富学习情境。通过任务群组织形式,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不同环境中童年生活差异,深刻体会幸福真谛,激发珍惜现有生活情感,提升文学鉴赏与人文关怀素养。
二、优化任务群模式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方法策略的创新探索
任务群模式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方法策略创新应聚焦学习过程引导与思维能力培养。具体而言,首先应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以富有挑战性核心问题引领单元学习,通过设置系列子问题形成任务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其次,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十分必要,可按照不同任务性质组织多样化小组活动,如文本解读小组、问题研讨小组、成果展示小组等,促进知识共建与思维碰撞。再次,探究性学习策略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此外,项目化学习方式也应充分运用,将单元学习内容转化为综合性项目任务,如编撰主题文集、策划文学活动、创作多媒体作品等,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整合。同时,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贴近生活情境,使学习内容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增强学习意义感。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主题设计任务群教学。首先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核心问题古代神话如何反映古人对自然现象解释与美好愿望?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欲望。然后运用分层递进式教学安排,第一层任务为神话解读,学生分组深入理解《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内容;第二层任务为主题探究,以神话中英雄形象特点与象征意义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各小组负责不同神话人物分析;第三层任务为创意转化,学生根据所学神话创作绘本、情景剧等艺术表现形式。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体验法,如模拟神话讲述会情境,学生扮演古代说书人讲述神话故事;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天崩地裂女娲炼石补天的场景。还可采用项目学习法,开展我们身边神话传说调查研究项目,学生走访长辈、查阅资料收集当地神话传说,制作多媒体作品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学生不仅深入理解神话内容,还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培养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多维目标统一,提升单元教学整体效果。
三、完善任务群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评价机制的实施途径
任务群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评价机制实施应坚持发展性、过程性、多元化原则,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化,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模式,形成多维度评价网络。其次,评价内容需全面化,既关注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也注重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再次,评价标准应层级化,针对不同学习任务制定相应评价指标,建立清晰评价框架,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个性化发展空间。此外,评价方式须多样化,结合任务特点灵活运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展示汇报、档案袋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捕捉学生学习表现。
评价时机应关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既能及时反馈调整又能检验学习效果保持情况。另外,数字化评价工具运用也值得重视,可借助信息技术记录分析学习数据,形成直观评价结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评价结果运用应更加科学,避免简单量化比较,注重发现每位学生闪光点与进步空间,形成促进性反馈。实践证明,科学完善评价机制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其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结论:基于任务群理念重构单元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策略、完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局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发现,内容体系构建应聚焦主题统领,形成结构化任务群;教学方法创新需强调问题驱动、合作探究与项目学习;评价机制完善则要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与全面发展评价。实践证明,任务群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年级、不同主题下任务群设计策略,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推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洁群. 基于小学语文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C]//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冯雪. 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3):60-64. DOI:10.3969/j.issn.1005-1058.2023.03.012.
[3] 罗云.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路径[J]. 新课程研究,2024(36):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