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探究
李旭珠
南安市柳城小学
本文系南安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大单元模式下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NG1453-172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聚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现状与发展路径,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困境,探讨如何在大单元整体设计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深化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策略。构建系统化大单元教学体系、强化跨学科整合、注重实践探究、培养批判思维及创新精神,对于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为推动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合性教学模式,契合新课标倡导综合性、探究性学习理念,成为当前科学教学改革热点。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剖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现实困境,探索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策略,旨在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一线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现实困境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与困境。其一教学理念转型滞后问题突出,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知识灌输模式,对大单元教学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真正把握其核心理念与实施要点。课程设计碎片化倾向明显,教师往往将大单元简单理解为知识点罗列,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思考,未能形成知识网络与能力体系有机结合局面。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未能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情境,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其二教学资源整合不足制约教学效果,学校科学实验设备配置不均衡,部分农村学校实验条件简陋,难以支撑大单元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资源整合欠缺,教师间协作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评价机制滞后阻碍教学改革,现有评价体系仍偏重知识考核,对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评价不足,导致教师教学行为出现偏差。其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学科背景不足,缺乏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难以胜任跨学科整合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差异性需求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实施困难,不利于培养核心素养。另外课时安排不合理影响教学深度,大单元教学需要充足时间支持学生深入探究,而现实中科学学科课时偏少,难以支撑完整探究过程。家校协同机制不健全,家长对科学教育认识不足,支持力度有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现代科学教育需求。
二、大单元整体设计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大单元教学应围绕核心概念与关键问题构建主题引领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知识点分散教学模式,呈现系统性与整体性。学科内知识脉络需梳理清晰,构建知识网络避免碎片化学习。情境化学习环境选取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跨学科知识融合能打破学科壁垒,将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入科学学习,形成综合视角。主题式探究任务设计需围绕核心问题,保证层次分明,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科学探究过程。螺旋式能力培养体系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实践体验活动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实践智慧。科学史教育元素引入通过科学发现历程,培养科学精神。评价激励机制需创新,关注过程性表现与成长性变化。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教学提供支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借助虚拟实验,突破传统局限。
教育科学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表现得尤为明显。该单元设计以声音如何产生与传播为核心问题,构建起系统知识体系。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声音,建立问题情境:为何钟表滴答响?鸟儿如何鸣叫?音乐何以动听?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现象引发探究兴趣。课程设计将物理学中振动概念、音乐学中音色特性、生物学中听觉原理等跨学科知识巧妙融合,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声音本质。探究活动设计采取递进方式,先让学生通过橡皮筋琴、纸杯电话等简易实验感受声音产生条件,再深入探究声音传播媒介差异,最终尝试设计隔音装置应用声学原理。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贝尔发明电话故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生通过制作音乐瓶探究不同水位影响音调变化,将物理原理与音乐创作结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化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策略
问题驱动学习环境创设应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与思考欲望,激活自主探究内驱力。问题设计兼顾开放性与适切性,既引发深度思考又不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自主提问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问题,提高思维深度。多层次探究支架构建针对不同学习阶段提供适当支持与指导,形成支持—退渐—独立过渡。递进式探究任务群设计按照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路径,逐步减少教师干预,增强学生主体责任感。科学思维训练开展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实验设计与实施优化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培养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制度建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探究热情。反思与迁移机制构建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形成元认知能力。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围绕主题开展探究性项目,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育科学版五年级上册《光》单元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策略得到充分体现。教学伊始教师提出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问题:为何物体有影子?为何镜中看到自己?光如何使万物色彩斑斓?这些问题立即激发学生思考欲望。课堂采用探究手册方式,学生记录预测、观察结果与思考过程,培养科学记录习惯。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支架,从初始光沿直线传播探究中提供完整实验步骤与材料,到光折射现象探究中仅给出问题与部分提示,再到七彩光谱探究中完全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形成自主能力递进培养。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轮流担任首席科学家角色,负责组织讨论并检验假设。针对凹凸透镜成像原理探究,学生先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再提出可能解释,通过小组辩论筛选最合理假设,最终设计验证实验。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实困境,探索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自主能力提升策略为科学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有效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应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注重实践探究强化跨学科整合,培养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未来探究需进一步聚焦不同学段大单元教学特点,深入探讨评价机制创新,加强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为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淑艳.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下创设问题情境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39):52-53.
[2]孔鑫.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校园,2024,(04):33-34.
[3]吴琳琳.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构建[J].第二课堂(D),202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