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乐晓梅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有效途径和实践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等有效途径,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优化教学设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创造性思维的平台,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创造性思维能力涵盖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是每一个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然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在培养每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每一个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前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层面,过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结论的呈现而忽视过程的探究,强调标准答案而忽视多样性思路。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每一个学生思维定势、惰性,缺乏独立思考和质疑探究的能力。数学教材内容相对抽象、枯燥,与每一个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探究意识较弱。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造成每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缺乏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难以得到激发和发挥。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和激励,导致每一个学生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每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制约了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高中数学教学亟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统一,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索性的内容,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方式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教师还应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提供展示创造性思维的平台。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集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集合、全集等术语,掌握交集、并集的运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学生思考集合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交集、并集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学校社团活动的背景,设置体育社、音乐社、美术社的每一个学生名单,让每一个学生运用交集、并集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参加两个社团以上的学生有多少?参加体育社和音乐社但不参加美术社的每一个学生有哪些?教师鼓励每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如列表法、韦恩图等,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还应该引导每一个学生反思集合的局限性,思考如何拓展集合的概念和运用,如模糊集合、有序集合等,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教师要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能力等,夯实每一个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每一个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问题探究式、项目学习式、小组合作式等,营造开放、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教师还要重视数学文化的熏陶和创新能力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教师应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条边相等。让每一个学生分析命题的逻辑结构,判断它是否为真命题,并说明理由。每一个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四边形是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四条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每一个学生探究,四边形还有哪些特殊情况?每一种特殊情况与四边形的关系如何?每一个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归纳出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思考生活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如高考录取条件、商品促销条件等,拓展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运用能力。
结论:高中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立足数学学科特点,遵循每一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推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常态化、制度化。只有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共同努力,创新实践,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党振才.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6(31):55,73.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6.31.050.
[2] 张泽宽.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2):232.
[3] 吴力文.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师,2020(31):57-58.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0.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