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激发方法

作者

何超

平江县长寿镇将军希望学校414506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法,从情境设置、引导方式与评价机制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创新意识,采用多样化引导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革新评价方式深化学生创新思维。旨在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实践参考,帮助教师更好激发学生写作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思维

一、巧设情境,唤醒学生写作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情境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可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感受日常点滴,从而获得写作素材。如组织学生参与春游活动,观察自然景色,感受季节变化,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学生将真实体验转化为写作内容。这种源于生活情境写作方式能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并非困难任务,而是表达生活体验途径。此外,教师还可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设计如果你是一朵云,会去哪里旅行等富有想象空间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限制,展开奇思妙想。

媒体资源亦可作为情境创设重要工具,教师可利用图片、音乐、影视作品等多媒体素材,刺激学生感官体验,拓展思维空间。例如播放精美图片或动人音乐,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或聆听后感受,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文字表达。教师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激发学生代入感与想象力,如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人物或故事角色,从特定视角观察世界,感受不同人生从而产生独特写作视角与表达方式。实物展示同样能成为有效情境设计方式,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特定物品,触摸感受其质地、形状、温度等特性,激发学生多感官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二、多元引导,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多元引导策略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训练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帮助其突破线性思维局限,形成发散思维模式。类比联想方法能促使学生发现事物间潜在联系,产生新颖表达;问题探究链则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从表层现象探究本质;反向思考策略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看待问题,打破常规认知框架;而跨学科融合则使学生借助不同学科视角观察世界,形成多维思维方式。此外,情境创设引导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设置悬念、矛盾或假设情境,刺激学生思维活跃度。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变成一滴水会怎样,促使其产生丰富想象或通过我看到一片树叶,它告诉我...等引导语,激发拟人化思维。创意迁移引导使学生将已有经验迁移至新情境,产生独特见解,而逆向构思则鼓励从结果推因,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六顶帽等现代思维训练技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量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新视角。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为例,教师可运用多元引导策略激发学生创意。首先通过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思维,请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一棵树,你会遇到什么故事?启发其站在非人类视角思考问题。接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童话要素,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环境—问题—解决方式—结局等核心要素展开思考,勾画出故事框架。然后通过类比联想丰富故事内容,如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学过动物特征与人物性格联系起来,创设个性鲜明童话角色。教师还可借助实物触发创意,例如拿出一片树叶,引导学生围绕树叶旅行记展开想象;或展示几幅童话图片,请学生将不同图片元素重组,创造新故事。针对写作难点,教师采用问题链引导方式,从这个角色有什么特点、他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谁能帮助他、他学到什么道理等方面层层深入。教学实践中,一位学生创作《小蚂蚁历险记》童话,讲述一只勇敢蚂蚁为寻找食物远离家园,途中遭遇暴雨、大鸟袭击等困难,最终在蜜蜂帮助下安全返回故事。该作品情节生动,想象丰富,体现出学生在多元引导下创新思维培养成效。通过这种引导方式,学生不仅掌握童话的写作技巧,更重要是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独特的思维品质与表达方式。

三、活化评价,深化学生写作创新思维

教师应积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从多角度激励学生创新表达。多维标准评价能打破单一评价局限,从思维独创性、表达新颖性、结构创意性等多维度考量学生作品,全面认识学生创新能力。过程性评价关注写作全过程,重视学生构思、起草、修改各环节表现,为创新思维成长提供持续动力。学生参与评价则让评价更具开放性与互动性,通过互评互学,促进思维碰撞与创意激发。针对性激励评语能精准捕捉学生创新亮点,给予有温度肯定,增强学生创新信心与动力。此外,情景化评价将评价融入生活情境,如模拟编辑部审稿、作家交流会等形式,使评价更生动有趣;个性化评价则尊重每位学生独特思维特点为不同类型创新表达提供发展空间,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进步与成长,肯定其点滴进步而多元主体评价引入家长、同伴等多方评价视角,形成全方位评价网络。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为例,教师运用活化评价方式有效深化学生创新思维。课前,教师设计多元评价标准,从内容真实性、细节丰富性、情感表达、语言生动性等方面制定评价维度并告知学生创新表达将获得额外加分。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采用巡回指导方式,针对学生构思情况给予及时指导与评价,如发现一位学生使用拟人手法描写滑滑梯笑眯眯迎接我们到来时,教师立即给予肯定:这个比喻非常新颖,让滑滑梯有了生命力!鼓励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创设小小文学奖评选活动,设立最佳开头奖、最美细节奖、最强想象力奖等奖项,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当一位学生读到我们在草地上滚来滚去,身上沾满草香,仿佛变成了小小草精灵这一段落时,同学们纷纷为其独特感受与想象力点赞。教师顺势引导大家讨论:为何这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如何让自己文章也具有这种新鲜感?教学结束后,教师不仅在学生作文上写下针对性评语,还邀请学生将优秀作品制作成快乐记忆册,在班级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将写作视为完成任务而是表达个性与创意机会。

结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激发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通过巧设情境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多元引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化评价深化学生创新思维。情境设计为创新思维提供触发点,多元引导为创新思维提供方法论,评价机制为创新思维提供发展空间。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教学体系,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创新思维培养,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予. 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探讨[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6.

[2] 赵红.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方法研究[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3] 叶小彪.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激发与指导[J]. 文渊(小学版),2024(7):157-159.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4.0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