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探究
胡宗爱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 276500
摘要:本文聚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从教学资源开发与现状分析出发,探究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策略,提出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法。从教学环境构建角度,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路径,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现状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数字教材、微课资源、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平台等多种形式,这些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丰富视听体验与互动可能。从应用层面看,多媒体课件使用最为普遍,数学概念可通过图像、动画方式生动呈现;微课资源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学生可反复观看学习;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GeoGebra等工具为抽象数学概念提供直观操作平台;网络资源平台如人教数字教材等则提供海量教学素材与案例。
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与教学需求脱节过分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均衡,部分教师仅停留于简单播放课件阶段,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资源应用缺乏系统性规划,许多学校未建立校本化资源库,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硬件设备配置不足或更新滞后制约了信息技术应用深度。许多教师习惯使用现成资源,缺乏针对性开发能力,导致教学资源与实际课堂需求匹配度不高。
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可以构建四类核心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预习基础知识,课堂时间用于解决问题与合作探究;项目学习模式围绕数学实际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应用意识;混合式学习模式整合线上线下优势,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安排;个性化学习模式利用智能系统提供差异化内容与反馈。这些模式要求教师重新设计课堂结构,调整教学流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技术应用策略包括:互动式电子白板应用,实现图形动态演示;微课资源整合,解决重难点问题;云端协作平台建设,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智能题库系统应用,提供即时练习反馈;数字化操作材料开发,支持虚拟实验探索。新型教学评价机制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建立学习行为全程记录形成数字化成长档案,支持形成性评价实施,促进学生自主评价能力发展,构建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实践。课前,教师录制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微课,学生预习掌握基本概念;课中通过互动电子白板分四个环节展开:情境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种长方形与正方形物品,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扫描教室物品找寻几何图形,建立生活与数学联系;概念探究阶段,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操作虚拟图形,拖动变形观察各边长度与角度变化,引导发现长方形四条边两两相等且四角均为直角特征,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四边完全相等;性质验证阶段,学生分组使用测量工具在数字几何实验室中测量各类四边形周长与面积,通过数据比对归纳计算公式并结合编程积木搭建简易计算程序;应用拓展阶段,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三维建模软件设计数学乐园,要求应用长方形与正方形创造游乐设施,同时计算所需材料面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应用意识。课后,学生通过云端协作平台分享创作作品,互评互学,教师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分析每位学生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三、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融合路径
现代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三层结构:基础设施层需配备智能化教室、数字互动白板、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确保网络稳定与设备充足;平台支持层应建立校本数字资源库、学习管理系统、智能评测平台等软件支持,提供技术保障;应用生态层则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探究氛围,确立師生皆为主体理念。融合路径构建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第一阶段为技术替代,将传统教具更换为数字工具;第二阶段为功能增强,拓展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第三阶段为任务再设计,基于技术特点重构教学活动;第四阶段为全面创新,实现教学模式本质变革。实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案例展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典范。该案例构建虚实结合学习环境,以综合性学习项目为载体展开教学。课前环节,教师利用班级网络平台推送时钟演示动画与生活中时间应用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伊始,通过大屏幕展示动态时钟模型,演示时针、分针、秒针运动规律,学生配合使用平板电脑中虚拟时钟应用进行操作体验,理解时间单位间关系;概念理解阶段,教师引入增强现实技术,学生通过平板扫描特定图片,触发三维时钟模型可任意拖动指针观察时间变化,加深对时分秒概念理解;计算练习环节,采用游戏化情境,学生进入时间挑战者数字任务中,扮演列车调度员角色,需根据列车时刻表计算等待时间、换乘时间,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教学软件能即时检测学生输入答案并给予反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探究需要系统设计与实践。从资源开发角度,应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与适用性,建立系统化资源库;从教学模式创新角度,需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与实践策略;从教学环境构建角度,应完善硬件设施与软件平台,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广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55):69-70.
[2] 傅正铭.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177-178,181.
[3] 黄章荣.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数码设计(上),201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