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教师数学研训课程设计

作者

刀保英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幼儿园

摘要:本文聚焦幼儿园大班教师数学素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揭示当前幼儿教师数学素养不均衡现象。教师数学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研训参与热情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核心素养导向下幼儿教师数学能力培养路径,包括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体系,注重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强化数学思维引导技巧。最终设计一套完整数学研训课程体系,包括模块化课程结构,以项目为中心教学方法以及多元评价机制。

关键词:幼儿教师;数学核心素养;研训课程

引言: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尤其大班阶段处于幼小衔接关键期,教师数学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师数学素养培养已成为探究热点,然而实践中仍存在教师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研训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从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现状出发,探索有效培养策略,构建科学研训课程体系,旨在为提升幼儿教师数学教学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阶段幼儿教师数学知识结构普遍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数学思维方式掌握不够熟练。部分教师仅停留于简单计数、形状辨认等浅层教学内容,对空间关系、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高阶数学概念教学信心不足。从专业背景看,具备数学相关学科背景教师比例偏低,多数教师来源于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系统数学训练经历。

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直接讲授模式,对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缺乏有效策略。同时还发现数学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许多教师未能充分挖掘生活情境中数学教育契机,课程设计创新性不足。从专业发展角度看,现有研训机会不够充分,内容设置往往忽视幼儿数学教育特殊性,难以满足大班教学实际需求。教师参与专业研训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意识较弱,缺乏持续改进教学实践动力。另外教育评价体系中对数学教育关注度不够,导致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足。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幼儿教师数学能力培养与提升

核心素养导向下幼儿教师数学能力培养需采取多维整合策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第一应重构幼儿教师数学知识体系,从传统学科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包括基础数学概念掌握,更强调数学思维方式习得,包括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空间想象等思维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引导教师理解数学概念在幼儿生活中自然呈现方式,学会发现并利用日常情境中数学教育契机。第二着力提升教师数学教学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活动组织三方面核心技能。鼓励教师运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设计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特点数学活动,如通过市场购物情境培养数量概念,利用建构游戏发展空间思维,借助图表记录培养数据意识等。

第三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同伴互助方式促进专业成长。组织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教学案例,集体研讨教学难点,共同解决实践问题。引入导师制度,安排数学教育经验丰富教师指导新手教师,通过示范课、评课等形式,传授实践智慧。第四强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引导教师主动获取前沿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鼓励参与线上线下各类培训活动,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专业发展轨迹。第五注重数学教育探究能力提升,培养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反思习惯。引导教师关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收集整理学习证据,通过行动探究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第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师能力发展,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创造随时随地学习条件。通过微课、直播等形式,突破时空限制,扩大优质培训覆盖面。最终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师数学教育能力纳入专业发展评价体系,设置阶段性目标明确成长路径,激发内在动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数学研训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数学研训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系统性、实用性、个性化原则,形成模块化结构。课程内容包括四大模块:数学核心素养理论学习模块、教学实践技能培训模块、反思提升研讨模块及资源开发应用模块。理论学习模块聚焦幼儿数学认知发展规律、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标准解读等基础理论,帮助教师建立科学教育观念。教学实践模块围绕数量关系、空间形状、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核心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方式,提供具体教学策略与方法。反思提升模块引导教师通过录像分析、同伴互评等方式,深入剖析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资源开发模块培养教师利用身边材料创设数学活动能力,包括游戏设计、材料制作、环境创设等实操内容。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践-反思循环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思理念。每个模块均设置若干微课程单元,教师应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路径。

课程实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上平台提供知识学习资源,线下工作坊进行实操演练。同时建立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定期交流分享,促进集体智慧生成。评价机制打破传统考核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包括学习档案记录、教学设计作品、实践案例分析、同伴互评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教师成长轨迹。研训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教师实际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与方式,避免一刀切模式。针对大班教师特点,课程设计特别强调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包括大班幼儿数学能力目标制定、幼小衔接数学活动设计、学习方式转变指导等专题研讨。课程实施采取阶段性推进策略,先培训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形成辐射效应。定期收集学员反馈,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确保研训效果。另外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设置阶段性目标,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形成专业发展良性循环。

结论: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现状全面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师数学素养存在知识结构更新慢、实践能力不足、研训参与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数学能力培养策略,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最终构建一套包含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反思提升及资源开发四大模块科学研训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实施。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教师差异化培养路径,深化数学研训课程精细化设计,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周蕾,梁珊.需求导向的园本研训课程构建[J].山西教育(幼教),2023,(05):46-47.

[2]朱赛男.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125.

[3]马佳丽,卢清.幼儿数学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文化论坛,2016,8(0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