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丁海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兴化市 225700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体现出关键价值。文章从构建课堂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及提升实践能力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通过教学环境创设、方法策略改革与实践活动开展,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获取能力与问题解决水平,促进核心素养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环境
一、构建自主学习地理课堂环境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将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欲望。例如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时,可通过展示极端天气事件图片、数据或新闻报道等,激发学生对气候问题关注与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寻找答案。建立开放互动氛围十分重要,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尊重不同观点。教师应适时放手,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允许他们提出质疑鼓励创新思维,培养批判性思考习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虚实结合学习环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远程遥感图像、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工具,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获得丰富直观地理信息,增强学习兴趣。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也非常关键,改变单一考试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最后,营造合作学习氛围,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开展区域地理专题研究时,可将班级分成若多小组,每组负责不同区域或主题,展开调查研究,最后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促进集体智慧激发与知识共享,形成良性学习共同体。
二、优化自主学习地理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重引导启发式教学,设计层次分明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实施案例教学法,精选热点议题,引导分析掌握地理规律;推行项目学习法,设计富含挑战性任务,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引入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进行讨论答疑与深化,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完整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强调知识体系自主建构,情境教学创设真实地理场景激发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教学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思维能力还应注重学习策略指导,教授学习计划制定、专业文献阅读、思维导图绘制等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培养终身受用能力。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为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太阳系相关资料,制作知识卡片;课堂运用问题链教学,从地球在宇宙中位置、银河系特点、太阳系构成到宇宙环境对地球影响逐层深入;通过天文模型操作,让学生亲手模拟地球公转自转过程,理解昼夜交替与四季变化原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宇宙探索最新成果,如黑洞照片、火星探测图像等,激发探索欲望;设计宇宙环境与地球关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太阳辐射、宇宙尘埃、小行星撞击等因素如何影响地球环境;开展小组协作研究,每组选择不同主题如日食月食现象、地球轨道变化与气候周期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制作微课展示成果;组织天文辩论赛,讨论人类移民火星可行性等热点话题,培养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宇宙环境概念图,将太阳系、行星运动、地球特性等知识点有机连接,形成完整认知体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三、提升自主学习地理实践能力
教师需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激发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野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自然环境与人文现象,通过观察、测量、记录与分析,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地图技能训练,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阅读分析与绘制技能,通过专题图绘制、等高线判读、地形剖面图制作等练习,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开展模拟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探究地理现象成因与发展规律,引导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培养获取一手资料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运用遥感影像、GIS软件等现代技术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组织创新设计活动,鼓励提出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方案;创建地理实验室,定期开展固定主题实验活动;实施跨学科综合实践,将地理学习与生物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结合,培养综合思维与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为例,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实验,利用不同材质球体模拟地壳、地幔、地核,让学生通过切割观察、触摸比较,直观理解各圈层特点;开展岩石标本鉴定实践活动,提供各类常见岩石标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颜色质地、测定硬度、检验酸碱反应等方式,学会岩石鉴别方法;组织火山地震带分布地图绘制活动,收集全球火山地震分布资料,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分析其与板块边界关系,探讨形成原因;设计大气圈垂直结构模型制作,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模型,展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等结构特征与温度变化规律;开展水循环过程模拟实验,利用简易装置再现水循环全过程,加深对水文现象理解;组织生物圈调查项目,以校园为研究区域,考察不同环境下生物适应特征,分析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观察典型地貌,如大洋中脊、海沟、断层等,理解板块构造运动;进行人类活动与地球圈层变化专题探究,分析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变化,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环境保护责任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现实的作用与长远的价值。通过构建开放互动课堂环境、优化引导启发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自主探究精神形成。此种教学理念转变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更重要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未来地理教学应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德吉卓嘎.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4):54-54.
[2] 车鹏.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8):490.
[3] 黄汝霞.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0):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