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应用实践

作者

丁丽

罗田县实验小学胜利一校区

摘要:本文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实践路径,通过课堂融入、资源整合及互动平台构建三方面展开分析。信息技术赋能语文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数字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能力培养提供多元支持;互动平台建设则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师生深层次交流互动。本文旨在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提供现实参考,助力小学语文教育变革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肩负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文学素养重任。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既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又满足数字时代学习特点。本文基于实际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创新、数字资源应用与互动平台建设等方面,系统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实践策略与成效,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语文教学焕发活力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突破传统教学局限,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多媒体技术辅助下,抽象语言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画面,使学生获得多感官协同体验;例如古诗文教学中,通过视频再现历史背景,配合朗读音频展示韵律美感,借助动画演示意境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魅力。智能设备还能够协助教师实现课堂动态评估,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难度,提升课堂响应速度。而语文课堂评价环节中,电子投票系统替代传统举手表决,鼓励全员参与,消除部分学生表达顾虑,培养平等交流意识与批判思维能力。

微课制作应用为语文知识点学习提供便捷途径,解决课内时间有限困境,教师针对汉字书写、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重点难点内容,录制简明微课视频,上传云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自适应学习系统根据学生掌握程度,推送个性化练习与拓展材料,实现因材施教;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借助游戏化设计,将拼音识字、词语搭配、病句修改等机械练习转化为趣味挑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同时信息技术辅助下课堂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小组协作学习借助云文档实现实时编辑与评论,促进思维碰撞;项目式学习通过主题网站建设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课前获取知识,课内深度讨论,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二、数字资源丰富内容,阅读写作提升能力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多感官刺激与互动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支持下形成丰富教学资源库,包括文本阅读、音频视频素材、互动课件及拓展学习内容,为语文课堂提供多维支撑。结合云端学习环境,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特点精选适宜资源,设计沉浸式学习方案。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多媒体呈现方式有助于降低认知门槛,将抽象语言现象具体化、直观化;同时数字资源应用促进阅读写作教学模式变革,从单向传授转向互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创设真实情境,营造语言文字应用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字魅力,提升语言运用水平。而数字写作工具为学生表达提供便捷渠道,克服书写障碍,聚焦内容创作,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创新表达意识与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教学实践为例,课前教师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推送植物种子传播微视频,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课堂教学运用高清植物图片与散播种子动画展示,直观呈现植物繁衍奥秘,配合声光效果模拟风吹、鸟飞等自然现象,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学生通过互动电子书阅读课文,点击难词即可获取释义与发音,结合情境理解植物妈妈的聪明办法。分组学习环节,学生借助平板电脑搜集不同植物传播种子方式制作简易电子绘本,记录发现与思考;课堂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AR技术体验种子传播全过程,通过虚拟种植观察蒲公英种子借风飘扬、苍耳种子黏附传播等现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拓展学习阶段,学生利用校园自然观察APP记录校园植物生长状态,采集实物照片构建数字植物标本库。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互动平台拓展空间,师生互动深化学习

互动平台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起多维交流网络,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形成全新学习生态,课内外无缝衔接模式让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学习过程变得连续而完整。信息化环境下师生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借助网络社区平台,学生能够围绕语文主题开展多元互动,表达观点、分享见解、协作学习;实时反馈机制使教学调整变得快捷高效,针对学生疑难问题随时解答,避免学习障碍累积;云端协作环境支持小组共创,通过任务分工与成果整合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基于学生学习行为分析,推送适合内容与难度,满足差异化需求;而跨校区资源共享打破地域壁垒,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更多师生,促进教育公平。

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中,互动平台应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通过班级云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观看赛马情景短片与齐威王、孙膑、田忌历史背景微课,初步了解故事情境。在线讨论区中学生提出问题:为何田忌输给齐威王?孙膑何以扭转局面?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登录班级电子白板协作区,绘制赛马对阵表,分析双方马匹实力对比,可视化呈现上中下三等马实力差距。阅读环节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扫描课文二维码,获取配音朗读与关键词释义,边听边读,感受文本节奏。核心环节孙膑智谋分析时,师生共建互动推演场景,通过虚拟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对阵策略结果。学生分组在线协作,讨论以下驰上,以上驰中,以中驰下战术背后思维逻辑,实现集体智慧碰撞。教师组织线上辩论赛孙膑策略是否符合比赛公平精神,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与辩证思考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互动平台始终作为师生交流媒介,促进深层次思维探究,让古老寓言故事焕发现代教育价值。

结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实践表明,现代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带来全新可能。课堂教学环节中,多媒体展示与互动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参与度;数字资源应用丰富阅读写作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互动平台建设打破时空界限,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应用关键在于服务教学目标,而非技术而技术。未来教学实践中,应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价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更加深入融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庆曲宗.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践[J]. 西藏教育,2024(3):19-21. DOI:10.3969/j.issn.1004-5880.2024.03.008.

[2] 郑辉.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J]. 中国新通信,2024,26(10):98-100.

[3] 谢燕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分析[J]. 中外交流,2019,26(4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