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实践

作者

白雪娇

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建农分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实践路径,从学生的兴趣培养、现代技术融合及生活化实践应用三方面入手,构建全新古诗词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情境创设、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实践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理解、灵活运用古诗词知识,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审美情感与人文素养,为古诗词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创新实践;美学体验

一、激发兴趣:营造诗词美学体验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通过构建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美感。在课堂设计中融入音乐元素,选取与诗词意境契合古典音乐或传统乐曲作为背景,学生朗读过程中配合乐曲韵律,形成听觉美感享受。视觉情境营造方面,教师应该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介,呈现诗词描绘山水景观、时令变化或历史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认知。朗读教学中注重节奏感培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平仄押韵特点,感受语言节奏美。开展主题诗会活动,如春夏秋冬诗会或边塞风情诗会,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复现等方式深入体验诗词意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如绘制意境图、创编诗词歌舞或微型剧本,将个人理解融入艺术创作。此外,开展诗词鉴赏赏析活动,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等维度感受诗词魅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多维感官刺激与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形成对古诗词文学价值认同感。班级可建立诗词爱好者社团,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学生间相互影响,形成集体学习动力。

二、创新方法:融合现代技术手段的诗词教学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可开发古诗词电子课件,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整合呈现,全方位展示诗词内涵。微课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教师录制三至五分钟微课视频,讲解诗词背景知识、赏析要点等内容,供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方面,可利用学习软件或微信公众号推送精选古诗词内容,开展线上诗词积累打卡、诗词知识竞答等活动,拓展课堂学习边界。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能够创设沉浸式学习体验,如开发诗词意境漫游、古代文人生活体验等VR/AR应用,学生通过虚拟场景深入了解诗词创作背景。数字资源库建设包括收集整理经典诗词文本、名家朗诵音频、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智能评价系统可对学生朗读效果进行语音识别分析,提供即时反馈建议,促进学生朗读技巧提升。游戏化学习设计方面,可开发诗词闯关游戏、诗词拼图配对等趣味性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跨学科整合教学中,利用数字技术将古诗词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关联,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如智能推荐系统可根据学生学习进度与兴趣偏好,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与练习。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的教学为例,现代技术手段融合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利用全息投影技术营造身临其境感受,通过三维建模呈现唐代鹳雀楼建筑风貌与周边自然景观,让学生仿佛随王之涣登楼远望,感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宏阔景象。互动电子白板应用中,开发远眺视角变换功能,学生通过触屏操作体验不同高度、方位观景感受,理解诗人视角转换与意境构建方式。微课视频讲解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进取精神,配合动画演示登高望远原理,深化学生对诗歌哲理性理解。小组协作学习平台上,学生分组完成登高远望主题任务,通过卫星地图标注形成百川归海景观,通过图文创作分享个人理解。数字化朗诵评测系统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读节奏与韵律,语音识别技术针对二年级学生发音特点给予精准指导。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学生可扫描课本触发景观变化动画,体验白天到夜晚、春夏秋冬景色变迁,拓展诗歌意境理解。教室环境布置上,智能调光系统配合诗歌意境变换光线明暗,营造沉浸式审美体验。学习评价环节中,运用游戏化设计原理开发登楼挑战互动任务,学生通过回答诗歌相关问题获得登楼资格,层层攀升直至登顶,将识记、理解等学习任务融入趣味情境。

三、实践应用:构建诗词生活化场景的学习模式

构建生活化学习场景需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建立诗词内容与现实世界联系,让抽象文本转化为具体体验。诗词主题实践活动可组织寻找春天、重走诗人路等主题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将诗词描述与现实景观对照,形成亲身体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诗词学习,如元宵节学习关于元宵灯会诗词,中秋节品读咏月名篇,实现诗词学习与传统文化传承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设计诗词文化长廊,展示学生诗词书法作品与创作成果,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家校合作模式鼓励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诗词学习活动,如亲子诗词朗诵会、家庭诗词创作等,扩大教育影响范围。生活化情境创设强调将诗词意境融入现实场景,让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建立情感联结,实现诗词内化。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的教学为例,生活化场景学习模式能使诗歌意境获得具象呈现。教师应该在校园内选取静谧环境,布置简易山寺场景,黄昏时分引导学生体验由明到暗光线变化,感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意境。学生分组模拟夜宿山寺情境剧,一组表演旅人登山、投宿、仰望星空动作,一组用乐器模拟山林夜晚自然声响,一组念诵李白诗句,形成沉浸式诗歌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天文馆夜空观测活动,通过望远镜观察星空,结合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想象讨论,激发学生对诗中宁静氛围感受。家校共建方面,引导学生与家人一同策划家庭夜观星空活动,在阳台或郊外安全地点抬头仰望星空,模仿诗人感受并记录感想,次日课堂分享体验。校园环境营造上,建立诗意角落,张贴《夜宿山寺》诗句与配图,摆放简易模型,创设随时感受诗意氛围空间。

结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实践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通过美学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践促进知识应用。这种多维整合教学模式既尊重古诗词自身文化价值,又契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与学生认知特点。教师需不断探索创新,构建开放多元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让古诗词焕发时代生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古诗词教学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形成系统化教学体系,为中华文化基因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程厚田. 增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路径[C]//第八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2024:1-3.

[2] 张宝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3] 彭艳琴.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C]//第二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 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