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探究
李敏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6656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进行探究,系统分析了当前互动现状,构建了多元互动模式框架,提出了促进良性互动策略实施方案。本文发现,有效互动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音乐素养全面发展。营造平等互信氛围,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是优化互动关系关键因素。本文为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助力音乐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互动;师生关系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在部分学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况普遍存在。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教师提问简单化、表面化,学生回答机械化、片面化,真正深入思考与创造性表达机会较少。音乐课堂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优质教学条件缺乏直接影响互动质量。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互动技巧与经验,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方面兴趣度分化严重,两极现象突出部分学生参与意愿低下,互动积极性不高。考试评价体系制约因素显著,重知识轻能力倾向使互动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互动方式融合不够,创新互动形式缺乏。
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建立不足,沟通障碍时有发生,互动氛围受到影响。班级规模过大,教师难以关注全体学生互动机会分配不均,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这些问题成因复杂,既有教育观念滞后因素也有教学条件限制,还涉及专业培训缺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多方面原因。课堂时间有限与教学任务繁重矛盾突出,教师往往为完成教学进度而压缩互动环节。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对互动质量监测与激励措施无法形成长效互动机制。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构建
平等对话式互动模式强调师生间地位平等,通过有效对话激发思维火花,教师转变角色为引导者而非权威灌输者,学生成为主动学习参与者。此模式注重建立互信基础,创设开放包容环境,鼓励学生表达独特见解,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合作探究式互动模式突破传统师生二元结构,构建多元互动网络,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内部互动等多层次形式。通过项目学习、主题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共同完成音乐作品赏析、创作表演等任务。体验感悟式互动模式强调情感体验在音乐教育中重要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分享个人体验,加深理解与记忆。科技融合式互动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互动空间与方式,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课堂互动形式,突破时空限制,丰富互动内容。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保卫黄河》教学为例,可综合运用多种互动模式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开始运用平等对话式互动,教师通过提问你了解哪些抗战歌曲?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营造平等对话氛围。随后运用体验感悟式互动,播放《保卫黄河》原版录音,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变化,分享听后感受,教师适时引导补充相关历史背景,增强情感共鸣。接着转入合作探究式互动,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负责音乐主题分析、歌词含义探讨、演唱技巧研究、舞台表演设计等任务,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深入研究并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科技融合式互动贯穿课堂,运用多媒体展示《保卫黄河》相关历史照片与影像资料,增强音乐情境感染力;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学生演唱过程,进行即时回放与点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个性化差异式互动体现在表演环节,根据学生特长安排不同角色,演唱能力强者担任领唱,节奏感佳者负责打击乐伴奏,表演天赋突出者设计情景表演,确保每位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实施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实施需系统规划,精心设计,确保实践效果。营造平等互信氛围作为首要环节,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尊重每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民主平等关系。通过倾听学生声音理解学生需求,消除师生间心理隔阂,为互动创造良好情感基础。优化课堂提问技巧,设计层次分明、梯度合理问题,避免简单封闭式提问,增加开放性、启发性、思考性问题比例,注重提问分布均衡,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互动形式方法,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音乐剧创作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音乐制作软件等拓展互动空间,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课内课外互动延伸。关注互动反馈机制,建立即时有效反馈渠道,对学生参与给予及时肯定与建设性建议,避免简单评价,注重发现闪光点,增强学生参与自信心与成就感。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路》教学为例,课堂伊始,教师应该通过音乐地图游戏营造平等互信氛围,邀请学生在我国地图上寻找青藏铁路位置,分享对西藏印象,自然引入《天路》主题,拉近师生距离。随后教师播放青藏高原壮丽风光视频,伴随《天路》音乐,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优化提问环节体现在教师提出青藏铁路建设有何重大意义?歌曲中哪些音乐元素表现了高原特色?等层次分明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互动形式通过角色体验活动展开,学生分组扮演铁路建设者、藏族同胞、记者等角色,从不同视角感受《天路》精神内涵。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歌曲曲谱分析,通过音频软件放慢歌曲速度,突出高音区演唱技巧难点,便于学生跟唱学习。针对班级歌唱能力差异,实施分层互动策略,歌唱基础好学生挑战完整演唱,基础一般学生集中练习副歌部分,确保全员参与。反馈机制体现在教师设计赞美墙,每位学生演唱后同伴需给予具体肯定评价,避免简单的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培养欣赏互鉴意识。
结论:通过现状分析发现当前互动存在形式化、单向化、表面化等问题,原因涉及教育理念、资源条件、专业素养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平等对话式、合作探究式、体验感悟式等多元互动模式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框架。实施策略包括营造互信氛围、优化提问技巧、创新互动形式、加强反馈机制等系统措施。互动关系优化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应持续探索更加科学高效互动机制推动音乐教育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肖依依,徐雅群.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探究[C]//2018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8:1005-1007.
[2] 周美妤. 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探究[D].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7.
[3] 姚懿. 深度互动,灵性提升音乐学习效果-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 文理导航,2018(24):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