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探索
潘科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中心小学 邮编:545317
摘要:本文围绕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程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实践展开探究,从设计思路与方法探索、课堂组织与实施策略、评价反馈与优化路径三方面系统阐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科学合理构建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程,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反思教学中存在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路径,提出了促进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程高质量发展建议,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作为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世界桥梁,承担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关键任务。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设计、实施及评价优化三个维度展开探讨,旨在构建科学有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体系,为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提供实践参考。
一、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设计思路与方法探索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设计应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围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展开。一是整本书选择应遵循适切性原则,既要考虑教材单元主题,又要兼顾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偏好。例如低年级可以择绘本或童话故事,中年级可选择民间故事或简短小说,高年级则应当尝试引入儿童长篇小说或科普读物。二是导读内容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应当通过设置悬念、预设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发学生阅读期待。值得注意,导读内容不宜过多,应为学生自主阅读留下足够空间,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整本书基本结构、主要人物、核心情节等关键要素。三是导读方法应灵活多样,应当采用多媒体展示、讲故事引入、角色扮演以及情境模拟等形式,营造生动有趣阅读氛围。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树立少教多导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引导者角色功能。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通过教授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概括、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阅读习惯。值得强调,教师设计导读课时应注重与学生已有阅读经验建立联系,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背景,促进学生对新阅读内容理解与吸收。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层次化阅读任务,使不同水平学生均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阅读体验。
二、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课堂组织与实施策略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课堂组织遵循兴趣激发—问题设计—思维引导—拓展延伸教学路径,构建富有生命活力学习场域。这一路径其一强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文本预览、情境创设、悬念设置等方式唤起学生阅读期待;其二注重精心设计问题链,从文本外围逐步深入文本内核,引导学生探寻文本意义;其三关注思维引导过程,通过建立文本联系、设置思维支架、开展讨论对话等方式促进深度阅读;还要重视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拓展阅读任务、创意表达活动、实践体验项目等方式深化阅读体验。
以《夏洛的网》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网中奇缘主题导读课。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蜘蛛网,思考“蜘蛛为何结网”问题,建立生活与阅读联结;课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国乡村农场场景,播放动物叫声音频,创设故事发生情境,随后引导学生欣赏封面插图,预测故事可能讲述内容。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品读首章早餐前片段,感受作者精妙语言,捕捉小猪威尔伯可爱形象与处境;然后组织学生开展预测与验证活动,猜测威尔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夏洛会如何帮助威尔伯。随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夏洛,你会用什么方式帮助威尔伯”,激发创意思考;最后布置后续阅读任务——记录阅读过程中发现友谊表现片段,绘制人物关系网络图,设计故事新结局等。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友谊信箱写作活动,给故事中人物写一封信,表达自己感悟,或开展校园友谊故事会,分享身边友谊故事,将阅读体验延伸至现实生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评价反馈与优化路径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评价反馈体系应构建多维立体评价模式,关注学生阅读全过程与多方面表现。此种评价模式突破传统单一评价局限,建立包含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主评价与互评共评于一体综合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养成以及阅读策略运用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课堂表现等形式呈现;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阅读理解深度、思维发展水平、创造性表达能力等方面,能够通过阅读报告、主题汇报以及创意作品等方式展示。评价主体多元化也是此评价体系重要特征,学生自评促进元认知发展,生生互评激发交流碰撞,师生共评形成良性互动,家校联评拓展评价视角。基于评价反馈结果,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优化路径应聚焦导读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调整—资源支持拓展—家校合作深化四个方面,通过构建循环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导读课教学质量与效果。
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评价与优化为例,教师应当设计荒岛求生智慧探究主题评价系统。一是学生自主设计荒岛生存挑战卡,记录鲁滨逊面临困境与解决方法,评价角色解决问题能力;二是组织荒岛生存策略交流会,学生分组讨论鲁滨逊生存方法可行性,互相评价思维逻辑性与创造性;三是开展现代鲁滨逊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设想自己遇到类似处境会如何应对,教师评价学生思维变通性与实践应用能力;四是设计漂流记续写任务,学生创作鲁滨逊返回社会后生活故事,综合评价学生文本理解深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多元评价活动,学生不仅深化对作品主题理解,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基于评价结果,教师发现学生对鲁滨逊心理变化把握不足,随即优化导读内容,增加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弱,调整教学策略,增设情境体验环节;。通过这种评价—反馈—优化循环机制,《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阅读体验与能力也得到全面发展。
结论: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作为引导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世界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设计思路与方法、课堂组织与实施策略、评价反馈与优化路径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质量。通过科学设计导读内容与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持续优化教学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贵喜. 导读课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中的实践探索[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28):8-9.
[2] 王贤玉,管乃春. 整本书阅读中融入微课的实践探索——以《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20):28-30.
[3] 邱兆凤,逄淑清.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实效性策略初探 ——以《草房子》的导读课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22(1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