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高艳超
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应用,从把握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深化语文理解、拓展生活实践提升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引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素材,营造真实有效教学情境,组织多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加深对语文知识理解,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彰显语文学习实用价值,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学习体验,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引言: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启蒙关键期,其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学习方式多样,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环境、事物作为教学资源,构建生动具体学习情境。此教学理念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知识内化,增强应用能力。本文拟从三个维度探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具体应用,为教师提供参考。
一、把握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素材,培养观察能力与语感。教师可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场景作为引入点,如家庭环境、校园活动、节日习俗等,引发学生共鸣。把握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需要遵循几个关键原则:素材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素材呈现方式要生动具体,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素材运用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流于形式;素材运用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学习氛围。通过精心设计,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建立知识与生活联系。比如讲授汉字时可联系实物特征帮助记忆,教授语言表达可结合校园生活场景练习,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感悟文本。
以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乌鸦喝水》教学为例,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教师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几颗小石子与适量水营造实验氛围。课堂伊始教师展示半瓶水,询问学生:假如口渴想喝水却够不着水面,你会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方法。教师还应当讲述自己或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经历,激发学生共鸣。教师展示乌鸦图片,询问学生见过这种鸟吗,引出课文主角。正式导入课文前教师可进行小实验:将小石子逐一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位变化,理解物理现象,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阅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实验现象理解乌鸦行为,加深印象。课后,教师可拓展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很聪明?你见过哪些动物解决问题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观察所得。通过课堂实验与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再陌生,理解更为深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深化语文理解
情境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具有真实性与亲切感,情境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避免与教学内容脱节。情境呈现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实物展示、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与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生活情境,抽象语文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学生理解更为深入。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情境展示汉字与实物关联,帮助记忆,阅读教学中可营造与文本相似情境促进理解感悟。口语交际教学中可模拟日常生活场景,练习语言表达;写作教学中可创设观察与体验活动,积累写作素材。情境创设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是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动力与效果。
以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为例,教师可巧妙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对课文理解。课前教师可准备壁虎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了解壁虎特点,尤其是断尾再生现象。课堂开始,教师可提问:同学们曾经借过什么东西吗?借东西时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借物经历与感受,建立与课文主题联系。接着,教师可组织物品借用小游戏,请几位学生扮演借用不同物品角色,体验借东西过程中礼貌用语与行为规范。导入课文前教师可讲述: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别小动物,它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借一样重要东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小壁虎、燕子、啄木鸟、马儿等角色,通过肢体动作与语言表达体会不同动物特点与情感。理解借尾巴情节时,教师可设计情境讨论:如果你是小壁虎,失去尾巴后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要去借尾巴?通过设身处地思考,加深对角色情感理解。课文学习后,教师组织动物特点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每种动物尾巴用途与特点,既巩固课文内容又拓展科学知识。
三、拓展生活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至生活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可组织语文实践周活动,设计丰富任务如制作贺卡送给亲友写下祝福语;参观图书馆,学习查找图书方法,走访社区收集民间谚语俗语等。这些活动将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堂外,拓宽应用场景。家校合作也是重要途径教师可设计家庭作业,如亲子共读、协助家长写购物清单、记录家庭趣事等,让家长参与监督指导。语文学习应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如结合美术课制作标牌标语,结合科学课撰写观察日记,实现跨学科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可引导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查询资料、录制口语作业,培养信息素养。
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表达交流、思维品质等方面。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而非包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关注学生参与度、创造性、合作精神等,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长期坚持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语文学习实用价值,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实现学习目标。
结论: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应用,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把握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深化语文理解,拓展生活实践提升应用能力,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将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本源,能够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陌生感,建立亲切学习氛围,促进知识内化吸收。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挖掘更多生活资源,设计多样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韦莉秋.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知识文库,2024,40(09):13-16.
[2]崔维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生活化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24.
[3]庄凌云,孔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11):4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