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聂玲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AI技术已全面融入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为传统课堂带来革命性变革。本文系统探析AI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状与成效,从课堂教学转变、教师工作赋能及学校管理提升三个维度展开分析。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增强教学体验;有效减轻教师备课批改负担,提升教研质量;同时科学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实现精准决策。

关键词:AI技术;小学数学;应用效果

引言: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变革日新月异,传统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与机遇。AI技术凭借智能推荐、精准分析、即时反馈等优势,逐步渗透至小学数学教学各环节。考察AI技术如何切实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已成为教育领域亟需关注问题。本文通过大量实证调查,全面剖析AI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一、AI技术融入课堂,数学教学焕新颜

(一)智能辅导走进课堂,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传统数学课堂单一沉闷局面已被AI技术赋予全新面貌。智能教学平台通过趣味化内容呈现方式,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数学魅力。教师借助AR增强现实、3D模型等技术手段,营造生动形象教学情境,使枯燥公式变为触手可及现实体验。调查显示,八成学生认为AI辅助课堂比传统教学更吸引人,主动参与课堂互动频率显著提高。

AI系统基于认知科学原理设计学习路径,通过游戏化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智能题库根据难度梯度投放习题,既避免挫败感,又保持适度挑战性,让学生体验心流状态。课堂观察记录表明,学生普遍展现更高专注度与学习热情,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意愿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活跃程度大幅提升,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数学学科喜爱度整体上扬。

(二)个性推送适配学情,学习效率显著增强

AI教学系统突破一刀切教学模式限制,依托强大算法建立每位学生专属知识图谱。智能系统全程追踪学习行为数据,精准识别知识掌握断点,自动生成针对性学习方案。系统会为计算能力欠佳学生推送更多基础练习,而为思维敏捷学生提供拓展训练,使不同基础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学习体验。持续跟踪发现,因材施教模式下学生数学能力提升速度普遍加快。

个性化学习路径帮助学生高效突破学习瓶颈,减少无效学习时间。AI系统准确定位每位学生知识薄弱环节,精准推送针对性练习,同时避免已掌握知识重复训练。这种精细化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学习时间利用率大幅提高。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探究证明,采用AI个性推送班级在相同课时内知识覆盖广度与深度均超传统教学班级,学生普遍表现出更扎实知识基础与更高解题效率。

(三)即时反馈优化教学,学习体验全面改善

AI系统打破传统课堂反馈时滞问题,构建即时互动学习闭环。学生解题过程中,智能系统能实时捕捉解题思路,在关键节点提供恰当提示,避免长时间思路停滞;错误解答立即获得针对性纠正与引导,防止错误思维固化。这种无间隙反馈机制大幅减少学习盲区,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正确轨道,学习进程更加流畅。课堂观察显示,即时反馈机制明显减少学生挫败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AI辅助教学环境营造安全失败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智能系统理解错误类型,给予鼓励性建议而非简单否定,培养学生正向学习态度;系统会记录每位学生进步轨迹,适时展示成长历程,强化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感。班级气氛调查表明,AI辅助环境下学生数学焦虑感明显降低,课堂参与度与问题提出频率显著提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整体来看,AI技术创造更为包容、积极、高效学习环境,学生数学学习体验获得全方位提升。

二、AI工具辅助教师,数学教研提质增效

(一)备课资源智能推荐,教学设计精准聚焦

AI备课助手为小学数学教师打造全新备课体验,围绕核心教学内容提供精准资源推荐。智能系统根据课程标准自动构建知识图谱,实现教学内容逻辑化呈现,使抽象数学概念变得清晰明了。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三)单元为例,系统会自动识别出本单元关键知识点包括两位数加减法进位退位运算、数学思维方法训练、计算能力培养等核心要素。随后匹配最适合教学情境资源,从直观教具推荐到典型例题设计,再到趣味情境创设,形成完整教学资源包。系统还会根据班级学情特点进行资源定制化调整,针对计算能力薄弱班级推送更多基础训练素材,而对思维活跃班级则提供拓展性教学案例,实现备课过程精准高效。

在实际应用案例中,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运用AI助手备课87-39计算教学时获得显著成效。智能系统先提供多种教学路径建议,包括借助数轴模型、凑整分解法、直观算式等不同思路。根据班级学情分析,系统推荐采用凑整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即将87-39转化为87-40+1。系统随即推送配套教学资源,包括生活化情境引入材料(如小明有87元零花钱,买了标价39元玩具),直观呈现工具(如数字卡片、计数棒、虚拟数轴等),以及递进式练习题组。教师根据推荐内容构建教学活动,先引导学生体验减法运算实际意义,再通过形象化工具演示凑整过程,最后设计趣味化练习巩固。课堂实施效果表明,学生对减法计算本质理解更加深刻,计算能力与思维灵活性同步提升,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此次备课实践充分体现AI技术如何帮助教师聚焦教学核心,实现精准教学设计。

(二)作业批改自动完成,教学评估科学精准

AI批改系统极大释放教师从繁重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投入更多精力于教学探究。智能系统能够识别各类题型解答过程,不仅判断答案正误,更能分析解题思路与步骤合理性。对于计算题,系统能追踪每步运算,精准定位错误环节;对于应用题,能评估解题策略选择恰当性。这种深度批改方式远超传统划对错模式,为教师提供学生思维过程全景图,成为优化教学策略重要依据。

AI评估体系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上,提供更为科学客观教学反馈。系统能自动生成多维度评估报告,包括知识点掌握热力图、错题类型分布、班级整体能力雷达图等直观呈现形式。这些数据驱动分析超越教师个人经验局限,呈现班级学情全貌。教师据此能够清晰识别教学环节优劣,实现精准问题诊断。调研显示,采用AI评估工具班级,教师教学调整更加及时精准,学生学习问题解决周期明显缩短,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数据分析揭示问题,教学调整及时有效

AI教学分析平台运用精准算法挖掘教学全过程微观数据,帮助数学教师发现常规评价难以察觉隐藏问题。系统全程跟踪学生作答过程,不仅关注结果正误,更深入分析思维路径与解题策略选择;通过建立知识点关联网络,智能系统能够准确定位学习断链环节,揭示知识体系构建缺陷。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为例,系统能够捕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各类典型错误模式,如进位处理不当、部分积位置排列混乱等问题,并对每类错误溯源至基础知识漏洞。同时,智能评估还能识别解题时间异常、步骤顺序混乱等非结果性问题,为教师提供全方位学情诊断。这种精细化学习过程分析突破传统作业批改局限,使教师能够洞悉班级学习状况根本性问题,为精准教学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在教授24×35计算时,借助AI分析系统发现了班级学习障碍并实施有效干预。智能系统通过前期测试发现,班级学生普遍在竖式计算书写规范性与多步骤计算注意力保持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直接影响两位数乘法掌握质量。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教师主动调整教学策略:先强化算理理解,通过多媒体直观呈现24×35=(20+4)×(30+5)展开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运算概念;创设格子计算法辅助思路可视化,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规范书写部分积位置,有效解决了排列混乱问题;最后设计探究纠错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典型错误案例,提升错误意识与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调整实施后,班级在该知识点掌握情况显著好转,特别是计算准确率与步骤规范性方面进步明显。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AI系统赋能学校,数学管理科学高效

(一)学情诊断全面深入,教学决策精准到位

AI教育管理平台为学校提供前所未有学情分析深度与广度。系统整合多维度数据源,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等,构建立体化学情画像。强大算法能够识别班级间教学质量差异,挖掘年级段知识掌握薄弱环节,追踪学科能力发展趋势。这些宏观视角分析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客观全面决策依据,避免以点带面主观判断。实践表明,基于AI诊断报告制定教学改进计划,干预措施精准度与实效性明显优于传统经验决策。

学校管理者通过AI预测模型能够实现教学问题前瞻性管理。系统基于历史数据建立预测算法,能够提前识别可能出现学习危机的学生,预判年级段可能面临教学难点。这种预见性分析使学校能够主动部署干预措施,如调整教学资源分配、优化师资安排等,将问题解决前移。多所学校数据显示,采用AI辅助决策后,预警准确率显著提高,学生学习问题干预时效性大幅增强,整体教学管理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管理效能获得质变提升。

(二)资源整合系统完善,教学支持立体多元

AI教育资源整合平台突破传统教学资源碎片化困境,构建几何空间立体化教学支持体系。针对小学高年级抽象思维培养关键期,系统围绕几何概念建立多维资源库,包括实物模型、交互动画、微课程、探究活动等多元素材,形成完整学习链条。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为例,平台不仅整合常规教学资源,更融入现代化教学工具,如三维建模软件、AR增强现实应用、3D打印教具等前沿技术。通过虚实结合方式,帮助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建立空间几何认知,突破平面思维限制。系统会根据教学进程智能推送相应资源,从初始感知阶段提供生活情境素材,到性质探究阶段导入实验工具,再到应用拓展环节推荐综合性任务,形成螺旋上升资源支持结构,全方位满足不同教学环节需求。

某小学数学教师借助AI资源平台开展六年级圆柱和圆锥教学时,实现了深度立体化学习体验。教学伊始,系统推荐使用AR扫描功能,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扫描教室内各类圆柱圆锥实物,如饮料罐、冰淇淋筒等,并在屏幕上呈现对应几何模型与参数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建立生活联系。进入概念学习阶段,教师采用平台提供可拆分式电子模型,通过展开与复原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圆锥表面积计算原理。难点突破环节,利用系统推荐截面探秘互动软件,让学生尝试在不同位置切割立体图形,观察截面形状变化,深化空间几何概念理解。巩固应用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使用平台虚拟材料库,设计制作多功能收纳筒,将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AI平台不断根据班级学习情况推送个性化资源,如计算能力薄弱学生获得更多可视化工具支持,空间想象力强学生则收到挑战性思维拓展材料。这种智能化资源支持体系使抽象几何概念学习变得生动具体,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同步提升,充分体现AI技术在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多元支持方面优势。

(三)成果评估客观公正,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AI评估体系突破传统考试单一评价局限,建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系统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将日常表现、课堂互动、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多维指标纳入评估体系;通过复杂算法模型,系统能够科学计算各项指标权重,生成更为全面客观学生成长报告。这种立体评估方式避免唯分数论倾向,全方位反映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状况。实践证明,多元评估体系更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管理者通过AI质量监测平台实现教学质量闭环管理。系统定期生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清晰呈现各班级、各教师教学成效,实现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这种透明化评估机制创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发教师团队持续改进动力。同时,系统会根据质量监测结果,针对性提供教学改进建议与资源支持,形成评估-反馈-改进-再评估完整闭环。长期跟踪调查显示,采用AI质量管理学校普遍呈现稳定上升发展态势,教学质量波动减小,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彰显AI技术对教育管理变革深远影响。

结论:AI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课堂教学方面,智能辅导激发学习兴趣,个性化推送提升学习效率,即时反馈优化学习体验,整体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工作方面,AI工具智能化备课提高教学精准度,自动批改释放教师精力,数据分析支持及时教学调整,全面提升教研水平。学校管理方面,全面学情诊断支撑科学决策,系统资源整合提供多元支持,客观公正评估促进教学提升,推动学校管理现代化。未来应进一步深化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数学教育生态系统,助力小学数学教育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朱艳芳. 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 文渊(小学版),2025(2):661-663.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5.02.221.

[2] 刘蓉. 小学信息技术AI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1,23(17):186-187. DOI:10.3969/j.issn.1673-4866.2021.17.093.

[3] 曹一鸣,吴景峰. 生成式AI赋能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选配的探索与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24,33(5):60-66.

[4] 陈西霞. 基于"AI+教师"的小学数学双师协同教学课堂建构分析[J]. 今天,2024(19):55-57.

[5] 李美荣. 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教学有效融入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 互动软件,2022(10):215-216. 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2.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