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堂提问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杨娟

安徽省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 2395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课堂提问技巧应用状况,通过分析当前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与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评估应用成效。现阶段课堂提问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层次不清、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分层设问、情境创设、开放引导等技巧优化方案,这些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升课堂参与度,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技巧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探析与问题反思

众多教师虽然意识到提问重要性,却未能充分把握提问艺术,导致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提问模式单一,多局限于文本浅层理解,缺乏深度思考引导;问题设计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规划,未能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合理设计;提问对象选择不均衡,常常集中于少数活跃学生,忽视后进生需求;等待时间分配不合理,未给予学生充足思考空间;反馈机制不完善,对学生回答评价简单,缺乏有效引导;互动性不足,师生间形成单向灌输而非双向交流。

这些问题根源在于部分教师提问理念陈旧,把提问仅视为检验学习成果工具,忽视其激发思维、培养能力功能;提问技能欠缺,未经专业训练,难以把握提问艺术;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程度,轻视思维能力培养。这些现状需要教师群体反思,如何突破传统提问局限,构建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提问模式,真正发挥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功用,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待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认识到提问不仅是检验学习效果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重要途径,通过提问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优化与方法创新

构建分层递进提问体系,依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问题序列,包括知识回忆型、理解应用型、分析综合型及评价创新型提问,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采用情境创设法激发回答欲望,通过设置悬念、创设矛盾冲突、引入生活实例等方式,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引发学生思考兴趣。运用开放引导式提问拓展思维空间,设计无标准答案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表达个性化见解。实施提问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策略,课前精心设计核心问题,课堂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把握教学节奏。优化提问方式与技巧,包括改进提问语言,使用简洁明确表述;合理分配提问对象,照顾全体学生参与机会;延长等待时间,给予充分思考空间;完善反馈机制,通过及时评价、追问深化、引导修正等方式促进思维深入。教师还应突破传统提问局限,尝试创新提问形式,如设置问题链,将零散问题串联成系统思考链条;采用假设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使用比较性提问,培养辨析能力;设计预测性提问,发展推理能力;运用角色扮演提问,培养换位思考能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提问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增强提问吸引力与参与度。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上能体现技巧优化与方法创新。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谜语引导方式设问:同学们,我有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猜测兴趣;初读课文环节,采用分层设问策略: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获取基本信息;精读环节,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小松鼠对自己哪些本领感到骄傲?它用什么词语表达这种骄傲?如果你是小松鼠,还会补充哪些本领?从文本理解逐步过渡到拓展想象;比较阅读环节,采用比较性提问:小松鼠、小兔子、小金鱼各自喜欢什么环境?它们分别用哪些语言表达对环境喜爱?谁表达最生动?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与评价;拓展思考环节,设计开放性提问:如果这些小动物离开各自生活环境,会发生什么?人类应如何保护它们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环保意识;小组活动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提问法:假如你是课文中某个小动物,要向大家介绍自己,会怎样说?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实践应用与成效评估

科学有效课堂提问能够激活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师层面看,通过开展提问技巧培训、集体备课研讨、教学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提问意识与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提问质量显著改善,表现为提问设计更加精准,问题层次更加分明,互动性更强。从学生层面看,优质提问策略实施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课堂参与热情高涨,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象增多;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不再满足于简单复述文本信息,开始尝试分析、推理、评价与创造;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回答问题时条理更清晰,用词更准确,表达更流畅;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养成,逐渐形成主动思考、质疑问难良好习惯。从课堂效果看,提问质量提升带动整体教学氛围活跃,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习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全面考察提问技巧应用成效,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回答问题准确率增加,思维层次提高,语文成绩改善。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应用优化提问技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精心设计多层次提问,包括基础认知类:黄山奇石形状像什么;分析思考类:为什么这些石头会有如此奇特形状;拓展创新类:如果让你为黄山再添一块奇石,你会创造什么样子石头,为它取什么名字等。课堂实施阶段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山风景图片,设置悬念提问:黄山有五绝分别是什么,今天要了解是哪一绝?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采用自主发现式提问:读完课文,你认为最奇特石头是哪一个为什么?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看法;然后精读课文段落,运用比较分析式提问:猴子观海与仙人下棋这两处奇石描写有何不同?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让石头活起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随后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开放性提问:如果你是导游,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些奇石。

结论: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目前存在层次单一、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性提出分层递进提问体系、情境创设法、开放引导式提问等优化策略。科学设计提问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优质提问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语文素养。未来应持续探索提问新模式,将提问技巧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关键手段,为构建高效互动课堂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长湖.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9.

[2]龚佳笑.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14):145.

[3]龚洁.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