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究
杨晓琴
宁夏平罗县第三中学 邮编:753400
摘要:本文聚焦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跨学科融合应用,通过构建教学体系、实施教学路径、优化教学机制以及深化信息技术支持四个维度探究有效策略。研究表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促进知识迁移应用,而数字化技术与资源的深度融入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精心设计项目主题,打破学科壁垒,创设情境强化协作,运用科学评价,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学科交融生态圈,推动初中生物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生物学;跨学科融合
一、构建初中生物学与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体系
构建初中生物学与多学科融合项目式教学体系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目标,将生物学科核心概念与其他学科知识点有机联结,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将生物学中生态系统概念与地理学、化学学科结合,构建校园微生态考察项目;将人体结构功能与物理学、体育学科融合,设计运动与健康主题项目。建立跨学科项目主题库,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贴近现实、富有探究价值问题作为项目主题,如粮食安全与基因工程、环境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使项目主题既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又具备跨学科融合属性。
创新课程组织方式可采用模块化设计,将不同学科内容按主题重构或采用螺旋式结构,使项目难度循序渐进还可采用矩阵式安排,让多学科教师协同授课。此外,完善学习资源配置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虚拟与实体结合实验室,配备跨学科学习工具包开发数字化学习平台为项目实施提供物质保障。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等多维发展,采用档案袋、展示汇报、同伴互评等方式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全面反映学习效果。
二、实施初中生物学与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路径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科间知识迁移与融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搭建学科间联系桥梁。项目设计需精心组织导入环节,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领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明确项目目标与任务。跨学科学习小组组建应考虑异质性,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学习风格进行科学分组,明确角色分工,建立协作规则。项目计划制定应涵盖研究问题确定、资料收集方法、实验设计步骤、成果呈现形式等环节,培养学生规划能力。成果展示平台搭建如科技节、主题论坛、研究报告会等形式,有利于学生交流分享。项目反思环节应从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情感体验等维度展开,促进认知深化,实现学科间知识技能融合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使用显微镜为例,可设计微观世界探秘跨学科项目。项目前期融合物理学光学原理与生物学微观结构观察,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结构与光路原理。物理教师与生物教师共同设计光学成像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显微镜放大原理关系。项目中期融入数学学科,学生测量物像比例,计算不同放大倍数下视野直径,绘制相关函数图像,培养数据处理能力。结合美术学科,指导学生绘制显微镜结构图与观察对象绘图,培养观察力与表现力。评价侧重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学生通过此项目不仅掌握显微镜使用技能,更深入理解光学原理,培养精确测量意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实现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体验科学发现乐趣,形成正确科学观。
三、优化初中生物学与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机制
协同备课机制构建要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项目设计、实施策略、评价标准等,形成教学合力。课程统筹机制完善应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重构课程时空可设立跨学科项目课程模块,灵活安排学科间课时置换,创建适合项目开展弹性课表。资源共享机制健全需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拓展实践基地,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引入社会专业人士参与指导,拓宽学习渠道。专业发展机制强化可通过校本研修、跨校联动、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复合型教师团队。科学评价机制建立应设计多元评价工具,重视项目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批判思维、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发展。持续改进机制形成需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析项目实施效果,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完善教学策略。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例,跨学科融合项目机制优化可从多维度展开。在协同备课层面生物教师联合数学教师共同设计细胞分裂计数与统计分析活动,与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开发细胞分裂过程动画模拟程序,与美术教师协同指导细胞分裂图谱绘制实现学科间有机衔接教师能力提升上,通过主题式研讨、微课例展示等形式,培养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评价机制创新体现在设计细胞分裂知识地图评估工具,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对细胞分裂概念理解程度与知识运用能力。持续改进上,建立项目反思档案,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与解决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四、深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作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支撑,为初中生物学与多学科融合提供了全新维度。数字工具的合理应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拓展学习边界,增强项目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在项目设计阶段教师可充分利用可视化工具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清晰呈现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连接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模拟难以直接观察的生物现象,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生态系统演变等,使抽象概念具象化。
云端协作平台则为学生跨学科小组提供实时交流与资源共享空间,促进集体智慧生成。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支持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精确测量与多维度处理,培养数据素养与计算思维。在项目评价环节电子档案袋、学习分析系统能够全程记录学生参与轨迹,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学校应构建数字资源库,整合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跨学科项目案例库与素材库,支持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此外,智能学习环境的构建,如智慧教室、创客空间、虚拟实验室等为跨学科探究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教师需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理选择与整合各类数字工具,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结论: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探索表明,构建科学完备教学体系、探索多样化实施路径、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以及深化信息技术支持四个维度相互支撑、协同促进,共同构成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整体框架。通过精心设计项目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协作互动、运用多元评价以及整合信息技术资源,能有效促进学科知识融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探究热情,提升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 梁喆,李雪云. 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中应用混合式学习[J]. 中小学班主任,2023(14):41-43. DOI:10.3969/j.issn.2096-3742.2023.14.014.
[2] 王茜,傅丽卉,苏珉,等. 初中化学跨学科项目教学实践探索[J]. 化学教学,2024(4):62-67. DOI:10.3969/j.issn.1005-6629.2024.04.011.
[3] 徐文珍. 初中生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J]. 家长,2024(3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