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钱逸馨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美术教学与德育融合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发现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碎片化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构建系统化德育渗透路径、优化多元教学方法、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和提升德育实效性等策略。美术教学作为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载体,通过主题设计、评价改革和资源整合能有效促进德育目标达成,为儿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旨在探索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实效性方法,推动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构建科学育人体系。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有效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问题探究
小学美术课堂作为审美教育和情感培养重要场域,理应承担起德育渗透重任,但现实教学中美术与德育融合程度参差不齐,实效性亟待提高。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许多教师仍将教学重点局限于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缺乏对德育目标系统规划;二是教学内容与德育元素衔接不够紧密,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中蕴含价值观教育机会往往被忽视;三是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分关注作品表现形式而忽略学生思想情感变化。同时教师队伍德育渗透能力不均衡,部分教师缺乏将美术元素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专业素养;且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美术教学中德育资源整合不足,致使教育效果难以持续深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小学生通过美术活动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制约美术学科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成因进行深入探究可知,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惯性导致美术学科边缘化现象仍然存在,美术课程德育功能认识不足;教学理念与实践脱节,缺乏将抽象德育内容转化为具体美术活动有效方法;师资培养体系中美术教师德育能力培训不够系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校本特色不鲜明。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困境,亟需从理念更新、方法创新、资源整合等多角度寻求突破路径,构建科学有效德育渗透体系,促进美育与德育和谐统一,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构建,方法优化
美术教学渗透德育需构建多维路径体系,将思想品德教育巧妙融入美术课堂。小学阶段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透过感性材料进行德育引导效果尤佳,可从情感激发、价值内化与行为习惯培养三个层面展开。美术课程蕴含丰富情感元素与价值观念,教师应挖掘教材蕴藏德育资源,结合儿童认知特点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具体途径包括:创设情境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体验道德情感;开展主题性创作,引导学生表达对美好品质向往;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艺术作品中发现道德内涵;运用故事引导法,通过艺术家或作品背后故事触动心灵;实施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学方法优化应注重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采用视觉与听觉、动作与体验、合作与分享等多种感官通道,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渗透学生心灵,避免简单说教与强硬灌输,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润物无声德育场域。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单元为例,教师应当巧妙融入传统文化传承、勤劳智慧、祈福纳祥等德育内容。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展示各地区剪纸作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域剪纸艺术特色,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与敬意;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剪纸纹样为什么被称为吉祥”话题,引导理解祖先智慧与美好愿望的寄托方式。剪纸技法讲解中,教师应当引入“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的工匠精神概念,使技艺学习与价值观教育自然衔接。创作环节采用“小小民间艺人”情境,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家乡吉祥纹样剪纸,每位学生负责不同图案元素,然后组合成团队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渗透文化自信与团队协作精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资源整合,实效提升
美术教学德育渗透需整合多元资源,构建立体化育人环境,既要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又需积极拓展校外美育材料。学校层面应建立美术与音乐、语文等学科跨界合作机制,形成学科群德育合力;打造富含文化气息校园环境,如主题文化墙、艺术长廊等,使学生浸润于美善氛围中;开展丰富多彩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比赛、艺术节等,提供德育实践平台。社会资源方面,可引入美术馆、博物馆、非遗基地等场馆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邀请艺术家、民间艺人进校园,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关注社区环境美化、公益宣传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服务他人感悟责任担当。家庭资源整合则需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设计亲子美术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艺术创作乐趣。自然资源同样不容忽视,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感,培养环保意识。这些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育人格局,使美术教学德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画人像》单元为例,教师应当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提升德育实效。课前准备阶段,引导学生收集家庭成员或敬佩人物照片作为创作素材,激发亲情与榜样崇敬情感;邀请社区美术教师或肖像画艺术家展示创作技法,感受专注与尊重之美。教学导入环节展示中外经典人像作品,如达芬奇《蒙娜丽莎》、徐悲鸿《自画像》等,引导学生发现人像艺术背后的人文关怀与情感表达,理解不同时代艺术家如何通过人像传递精神与品格。主题创作设计“我眼中的榜样”肖像绘画任务,让学生描绘心目中的榜样人物,过程中教师引导思考榜样的优秀品质与影响力,将绘画技巧与道德认知建立联系。拓展环节组织“人物肖像馆”校园展览活动,学生绘制学校教职员工或社区英雄人物肖像,表达敬意与感谢;与当地养老院合作开展“记录长者智慧”写生活动,为社区老人绘制肖像,记录他们的生活故事,传递代际关爱与文化传承价值。
结论: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和问题探究,提出了途径构建、方法优化、资源整合和实效提升策略。小学美术教学作为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重要载体,通过系统规划德育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育人情境、采用多元教学策略和科学评价方法,整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德育目标达成。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应坚持价值引领、情感体验、知行合一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育人格局,推动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诣超.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544.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0.15.1051.
[2] 王丽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1):145,147. DOI:10.3969/j.issn.0450-9889.2020.01.075.
[3] 吴明毅.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具体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2):172-173. DOI:10.3969/j.issn.1674-9286.2021.1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