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

作者

吴海琴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理念下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研究,通过构建内容体系、优化实施策略及完善支持机制三个维度进行探讨。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项目化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发展。构建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且富有探究价值内容体系,优化情境创设、主题选择与任务设计等实施策略,完善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评价反馈等支持机制,形成一套系统化实践路径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意义探究;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

引言:小学阶段是外语学习关键期,如何让语言学习更具意义性、实践性与趣味性成为当前英语教育研究热点。主题意义探究作为一种聚焦学习本质、注重意义建构教学理念,与项目化学习强调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理念高度契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理念指导项目化学习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力,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从内容体系构建、实施策略优化与支持机制完善三个维度,探索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操作指南。

一、构建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内容体系

内容结构设计必须遵循螺旋上升原则,将语言点与任务有机融合形成循序渐进学习路径。学科融合角度考量,英语学习应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贯通,搭建跨学科学习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文化探究维度值得关注,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国际理解能力,促进文化认同与包容精神养成。项目化学习内容体系构建需兼顾语言目标实现与思维能力发展,注重主题内涵挖掘与任务深度设计,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建构意义过程。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主题项目化学习实践案例充分体现了内容体系构建理念。该单元围绕健康习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主题,设计Our Healthy Lifestyle Campaign项目,引导学生探究良好生活习惯与健康关系。项目内容分层设计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达各类日常习惯词汇与句型,如go to bed early、brush teeth twice a day等;接着组织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生活习惯现状,运用How often do you...?等问句收集信息;然后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良习惯可能带来健康问题;组织小组合作,设计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册,运用所学语言向全校师生宣传良好习惯重要性。此项目巧妙融入科学常识,如睡眠对身体影响、规律作息对学习效率提升等知识,实现英语与科学学科融合。文化维度上,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儿童生活习惯差异,如用餐、作息等方面异同,培养文化理解能力。项目设计考虑不同程度学生需求,基础组负责收集习惯表达,提高组负责分析习惯形成原因,拔尖组则探究习惯与健康关联机制,确保全员参与。教师精心选择英文儿童绘本《Brush Your Teeth, Please》等真实语料,创设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

情境创设环节应强调真实性与趣味性,通过故事引入、问题设置或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营造沉浸式语言环境。任务链设计需体现层次性与梯度性,将复杂项目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构建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任务序列,使学生在逐步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机制建立尤为关键,应采用异质分组方式,明确角色分工制定合作规则,促进学生间积极互动与互助成长。成果展示与交流环节须注重多元化与公开性,鼓励学生采用海报、手册、演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并创造校内外交流机会,拓展项目影响力。教师角色转变是策略优化核心,应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在项目实施中适时引导与支持,避免过度干预,保持学生探究主动性。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主题项目化学习实践案例展现了实施策略优化路径。本单元围绕健康饮食主题设计Mini Master Chef烹饪秀项目,通过创设国际学校美食节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项目实施采用五步走策略:通过播放健康饮食短片并展示各国美食图片,引入项目主题,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设计梯度任务链,从认识食物词汇、学习描述食物句型It tastes/smells...,到分组调查不同国家饮食习惯,再到设计健康食谱并用英语介绍制作过程,任务层层深入;实施专家小组合作模式,将学生分成营养师组、厨师组、评委组等角色,每组负责不同任务,如营养分析、菜谱设计、成品评价等,促进深度合作;组织Mini Master Chef烹饪秀展示活动,每组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创健康食谱并展示简易成品,邀请其他班级师生担任评委,扩大交流范围。

三、完善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支持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通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名师引领等方式提升教师项目化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项目化教学方法。组建项目化教学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经验分享与协作研究,共同解决教学难题。学习资源库构建应注重多元化与实用性,收集整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多种类型学习资料,包括图书、音视频、网络资源等并建立便捷检索系统,方便师生使用。

家校协同机制构建能为项目学习提供广阔空间,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介绍项目化学习理念与方法,引导家长参与项目实施过程,提供必要支持与配合。邀请家长担任项目顾问或评委,拓展项目实施空间。此外,评价反馈机制创新对项目化学习开展具有导向作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评估学生项目参与情况与学习效果。关注形成性评价,记录学生项目参与全过程,建立学习档案袋,促进学生反思与进步。在制度保障层面需要学校层面统筹规划,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空间利用等方面为项目化学习提供制度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结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研究表明,通过科学构建内容体系、有效优化实施策略、全面完善支持机制,能够显著提升项目化学习实施效果。主题意义探究理念引领下项目化学习将语言学习与真实情境紧密结合,使英语学习超越单纯语言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跨学科素养。构建内容体系需注重主题选择、内容结构与学科融合;优化实施策略应关注情境创设、任务设计与合作机制;完善支持机制则需加强教师发展、资源建设与评价创新。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区域项目化学习适配性问题,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倩.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J]. 英语教师,2024,24(1):147-149,156.

[2] 邹倩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践[J]. 小学教学研究,2023(34):72-74.

[3] 周露霏.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J]. 文渊(小学版),2024(1):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