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课堂,让学生去做
梁立兵 吴孟君
合肥市跃进小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展开学习与探究,其不仅对于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在主动且积极探究中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小学科学教学教育意义缺失的局面。基于此,为了让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在综合分析与研究了学科教学形式基础上,详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收获。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具体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知识构建式的策略,其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以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而在传统小学科学课上,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学习过于依赖教师,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不佳。而探究式教学,则强调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要求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探索科学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当中,需要教师集中解决和处理“科学探究的过程枯燥、无趣,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兴趣”“学生间的分组不合理,无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展开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未能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联,导致学科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缺失”等问题[1],以此为学生学好科学这门课程助力。
一、设计趣味游戏,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在小学科学课上,想要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保持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比较喜欢游戏的这一特点,适时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究游戏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热情且主动参与进来,进而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内容。
例如,在“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依照教材内容,适时在课堂上设计了“猜重量”的趣味游戏活动。在此次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向学生呈现和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如矿泉水、橡皮擦、科学课本、一块橡皮、一支圆珠笔等等。接着,鼓励和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所展示出来的物体,结合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试着猜测所展示物品的实际重量是多少,并将自己猜测的重量准确记录下来。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试着亲自利用课堂所学称重的方法,对这些所展示物体进行称重,并将称重的结果与自己猜测的结果进行对照,查看猜测的是否合理,小体重的物体误差在10克以内即为猜测正确,而大体重的物体误差在100克以内即为猜测正确,通过比一比哪位学生在游戏中猜出物体重量数最多,进而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对重量单位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利用实践探究的方式来验证猜想。
二、构筑探究情境,增强学生探究体验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学生才能直观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力所在,并在积极探究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因此,为了更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有趣的元素,以构筑探究情境的方式进行授课,以此让更多学生在情境参与中实现自身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哪个流动得快”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从学生科学思维的启迪出发,以设疑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了“水会流动,你觉得油会流动吗?”“水和油到底谁流动的更快呢?”的质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我认为水流动比油更快,因为平时手沾上油后感觉更黏一些。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所提出的猜测,适时在课堂上构筑了“流动速度测测看”的探究情境。在这一情境当中,教师不仅鼓励学生相互间交流和讨论整个探究实验具体应该如何操作,以此确保整个科学探究实验有序进行。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所明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与展示,以此让更多学生在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情境中得出:在同样的时间内,水比油流动得长度长,因此,可以说明水比油流动得快的结论[2]。可以说,此次探究情境的构筑,不仅让学生明确来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因此,在后续科学课上,需要教师愈加关注探究类情境的设计与构筑。
三、开展探究活动,助力学生素养培养
为了将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在实处落实,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最近学习发展区入手,依据教材内容,适时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锻炼和提升自身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教师以“植物的变化”一课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带领学生研习教材内容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了“观察植物变化”的探究活动。在此次活动当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试着在校园内任意选择一株植物,如牵牛花、蒲公英等等,然后,在仔细观察所选择植物的生长变化同时,试着将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的记录下来,并拿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进而让更多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而为了更好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发现科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教师继续在课堂上开展了“寻找我们周围的动物”的科学探究活动[3]。在此次活动当中,学生需要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和发现存在于身边的一些动物,在发现我们周围动物的基础上,试着将观察收获填写到表一当中,
并及时反馈给教师,进而让更多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学习和了解更多动物。当然,对于所有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都需要教师对其学习行为表现予以肯定,适当提出表扬,以此来保持学生科学探究的信心和动力。
总的来说,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其不仅推动了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其对于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与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因此,为了让新时期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更有价值和意义,作为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放手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以此在牢固基础的同时,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冬艳. 小学科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 [J]. 宁夏教育, 2024, (05): 53-54.
[2]王丽珍.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践 [J]. 启迪与智慧(上), 2024, (08): 62-64.
[3]王龙.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与探究式学习初探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 (23): 74-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