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影视作品的发展看大女主IP的演变

作者

赵含韵 陈梦涵

湖北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

摘要:随着“她经济”崛起,女性题材影视作品成为热门增长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女性题材作品,结合社会发展和女性意识觉醒,探讨“大女主IP”的演变动因及轨迹,并剖析其现存问题与未来方向。研究发现,大女主IP的兴起与社会文化思潮、观众审美需求及影视产业创新密切相关,其演变对女性形象塑造、文化传播及产业升级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她经济;女性题材作品;大女主IP

一、引言

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女权宣言》到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女性追求平等的历程深刻影响了影视创作。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影视文学打破男性话语垄断,塑造多元女性形象。当下“大女主IP”的盛行,既是消费主义与女性意识结合的产物,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的深层变迁。

“大女主IP”以女性成长为主线,反映社会对女性形象的认知转变,推动影视叙事革新。其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文化变迁、引导创作趋势,并为性别平等提供精神滋养。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时期女性题材作品,揭示“大女主IP”的驱动因素及演变逻辑,结合社会舆论评价,探讨其发展瓶颈与未来路径。

大女主IP的内涵与界定

(一)大女主IP定义

“大女主IP”作为影视领域的关键概念,以女性角色成长为主轴,展现女性在困境中自我突破和蜕变,掌握人生。与传统作品不同,“大女主IP”将女性置于故事中心,展现独特人生和心路历程。这些女性主角具有独立的人格,她们的思想、意志和追求皆来自内心的觉醒和对生活的探索。面对各种挑战,她们依靠智慧、勇气和毅力,做出独立选择,成为情节发展的主要推手。

(二)大女主IP核心要素

1、女性视角的凸显:

女性视角是“大女主IP”的基础,展现女性内心世界和独特体验。例如,《甄嬛传》通过女性生活细节和情感脉络,细腻描绘女性生存策略和成长蜕变。

成长蜕变的主题:

成长蜕变是“大女主IP”的核心,涵盖事业、情感、心智等多维度。如《风吹半夏》中许半夏在商业领域的奋斗,以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在情感挫折中实现自我成长。

情感纠葛的展现:

情感纠葛能够丰富故事层次,凸显人性深度。爱情、亲情和友情在“大女主IP”中深刻展现,如《步步惊心》中的爱情纠葛和《都挺好》中苏明玉与家庭的和解。

社会议题的融入:

社会议题的融入赋予了“大女主IP”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三十而已》聚焦女性职场困境,揭示性别不平等和职业天花板问题,而《婚姻故事》和《摘金奇缘》则分别探讨婚姻家庭困境和身份认同话题。

三、女性影视作品发展历程

(一)早期萌芽阶段:传统观念束缚下的微弱光芒

早期影视作品中女性题材虽少,但已开始出现。受限于传统观念,当时的女性形象多为男性附属,主要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个人梦想和独立意识被严重压抑。以《神女》为例,女主角虽沦为妓女,却展现出母爱的伟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她缺乏选择,默默承受苦难,个人追求和独立意识被压抑。这一时期,多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相似,她们都困于家庭,缺乏为自己发声的机会,偶尔有如《神女》女主的抗争,为女性题材的发展带来可能。

(二)初步发展阶段:职场突围中的女性力量初绽

社会进步推动女性意识觉醒,女性题材作品也随之发展。20世纪中叶,女性在影视作品中开始展现职场和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尽管面临性别歧视,但她们勇敢追求事业。例如,《罗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体验自由生活和爱情,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和身份限制的挑战。《血凝》中的大岛幸子坚持科研,展示了女性在男性领域的奋斗。这些作品呈现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的新角色。

(三)蓬勃兴起阶段:多元题材下的大女主崛起

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女性题材作品因“她经济”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而蓬勃发展。大女主IP在多个领域如古装、现代、职场、仙侠等题材中繁荣起来。例如,《甄嬛传》通过主角甄嬛的成长和智谋成为经典,展现了宫廷女性的智慧和情感挣扎。《欢乐颂》聚焦五位不同背景女性的成长奋斗,反映了都市女性面对的现实问题。《花千骨》则通过女主的成长和反抗,展现了女性力量和情感纠葛。

这一时期,众多作品塑造了独立、有魅力的大女主形象,她们以智慧和勇气掌控命运,面对挑战。女性题材作品迎来了黄金时代,大女主IP成为影视市场焦点,推动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四)多元拓展阶段:深度与广度兼修的女性表达

当下,女性题材作品在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化,继续深入探讨情感和现实生活挑战。如《三十而已》通过三位女性角色展现婚姻、事业和自我认知的考验。《坡道上的家》聚焦生育和社会性别议题,揭示女性生育困境。跨文化交流为女性题材带来叙事和表现手法创新,如《致命女人》通过独特叙事结构融合悬疑和喜剧,为大女主IP注入了新活力,吸引着全球观众。

(五)转型发展阶段:面临挑战和新趋势

“大女主IP”在影视市场经历快速发展后,正面临转型关键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内容同质化和价值观争议是主要挑战。制作方依赖“已验证”模式,导致创新受限,女性自主成长的真实性被削弱。同时,大女主剧常简化“独立”为“不靠男人”,忽视结构性压迫的探讨,陷入个体奋斗的虚幻叙事。

“大女主IP”剧以女主人公的成长为故事核心,所以,能够立足现实、接地气的女主角形象是获得观众的关键。只有真正表现女性的成长成熟,才能达到“大女主IP剧”的精神内核,让剧集有更多可发挥和可铺展的空间。为突破困境,大女主IP展现出新趋势,题材跨界和叙事革新成为亮点。如《风吹半夏》展现商战谋略,《爱情而已》展现职场与情感的双向成长,《如月》挑战永生与伦理议题。群像化成为创新热潮,如《欢乐颂4》覆盖职场性别歧视、年龄焦虑等议题,满足观众对多元女性形象的审美需求。

在转型浪潮中,“大女主IP”正不断革新,力求契合时代脉搏,延续辉煌。唯有将女性叙事嵌入更广阔的社会图景,大女主IP方能超越“性别标签”,成为记录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符号。

四、大女主IP演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思潮的推动

自1791年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宣言》以来,女性主义运动兴起,追求平等权利。从基本权利到职场平等、家庭关系重构、性别身份认同等议题,女性在不断觉醒中追求全方位的平等自由。这一思潮在影视作品中就体现为女性形象重塑,大女主IP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展现出女性的独立思想和果敢行动。《傲骨贤妻》中艾丽西亚面对性别歧视和质疑,凭借专业能力和坚韧精神赢得尊重,激励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女性主义思潮也影响着编剧创作,推动以女性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展现多元价值。

社会观念演变使大众对女性角色认知改变,教育和就业机会均等化让女性在多领域脱颖而出。观众期望影视作品真实反映女性成长和突破困境,创作者敏锐捕捉到了这一需求,以女性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展现女性在不同行业的奋斗。如《理想之城》中苏筱的职场拼搏和晋升,体现女性开拓精神和性别平等理念。社会接纳女性多元生活方式,作品探讨女性爱情观、家庭观、自我成长等议题,如《三十而已》九引发了社会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积极互动循环。

(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

科技、文化和教育的提升拓宽了观众的审美视野。他们追求独特且有深度的故事体验,不再满足于传统影视作品的简单套路。观众渴望创新,创作者因此转向女性成长故事,以大女主IP开辟新创作路径,提供艺术与内涵并重的视听作品。

女性观众作为大女主IP的主要受众,对文化消费有重要影响。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增强了她们在文化消费中的话语权。她们期待影视作品反映女性奋斗和智慧,大女主IP满足了她们对职场、情感、自我价值和家庭社会平衡的诉求。例如,《欢乐颂》展现了不同背景女性的挑战,观众能在不同的女性主角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共鸣。大女主IP在展现女性多元面貌的同时不断调适优化,向着更贴合女性精神世界的方向迈进。

(三)影视产业发展的驱动

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清摄像和后期制作技术,显著提升了影视作品品质和表现力,为女性主角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清摄像技术如4K和8K摄像机,增强了画面细节和真实感。后期制作技术,如特效合成和数字剪辑,拓展了女性题材的边界,创造了如《花千骨》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奇幻场景。

随着影视市场的日益繁荣,资本敏锐嗅到商机,大量涌入女性题材领域,为大女主IP的崛起筑牢根基。资本投入女性题材领域,推动了女性主角知识产权的崛起。精品剧集如《甄嬛传》在制作上的精良,实现了口碑与收视双赢,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而影视传播平台的拓展,如传统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为女性主角知识产权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芈月传》和《三十而已》等剧集通过不同平台触达观众,扩大了作品影响力,推动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五、大女主IP演变的意义与价值

(一)女性形象塑造的突破

大女主IP的演变显著改变了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单一和刻板。过去,女性角色常被限制在“温柔贤淑”或“柔弱无助”的形象中,缺乏独立性。但随着大女主IP的兴起,女性形象变得多元和丰富。她们在不同领域展现独立自主,无论是在职场、江湖还是政治舞台上,都以坚韧和智慧主宰自己的命运,克服重重困难,开创自己的天地。

(二)文化内涵的承载与传播

大女主IP作为影视文化的关键载体,承载并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女性文化层面,大女主IP象征女性的独立、坚韧与智慧。从早期的温婉顺从形象到现代的果敢逆袭,这一转变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例如,《傲骨贤妻》中的艾丽西亚和《甄嬛传》中的甄嬛,她们在各自领域的拼搏和成功,不仅激励女性追求自我价值,也推动了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认知。

大女主IP和古装剧的融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如《琅琊榜》通过还原古代礼仪、服饰和建筑,传递了传统文化的典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蕴含道家文化,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大女主IP还承担着传播正能量和引发社会思考的责任。许多作品紧扣社会热点,以女性视角深入剖析,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例如,《平凡的荣耀》和《都挺好》分别聚焦职场性别歧视和家庭矛盾,引导社会关注这些问题;《三十而已》则展现了都市女性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和奋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影视产业的创新与拓展

大女主IP的兴起为影视产业注入活力,推动了题材、叙事和衍生作品的创新,不断扩展行业边界。这些IP在影视作品中展现独特魅力,如古装剧融合奇幻与历史,现代剧通过职场奋斗展现女性成长,悬疑剧以女性视角为传统题材带来新活力。

叙事上,大女主IP多采用非线性叙事和多线交织手法,提升了故事吸引力。例如,《想见你》通过时空交错讲述爱情悬疑故事,而《不完美的她》则展现不同女性的生活困境,引发观众共情。

大女主IP的流行促进了衍生作品的多样化,形成了文化产业链。如《琅琊榜》从文学原著到影视改编,再到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推动了IP的跨媒介传播和品牌效应,为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总结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大女主IP在影视作品中的演变,揭示了其与社会文化、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的紧密关系。从早期的附庸地位到现在的独立形象,大女主IP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观众审美需求和影视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大女主IP的演变对女性形象、文化内涵和影视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推动了女性形象的独立和多元,促进了性别平等理念的传播,并激发了文化产业链的活力。未来,大女主IP应继续创新,满足观众期待,与影视产业共同前进,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二)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大女主IP将展现新趋势,题材、形象塑造、传播等方面持续变革,与时代同步。

题材上,大女主IP将更贴近现实,聚焦女性在职场和各社会领域的奋斗与挑战,引发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女性形象也将更立体多元,展现真实人性,包括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让各年龄段观众产生共鸣。大女主IP将利用VR、AR等技术提升观众体验,增强参与感,为观众打造视听盛宴。跨跨文化传播上,中国大女主IP将携东方女性独特魅力走向世界,引发国际对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力量的关注,书写大女主IP发展新华章。

参考文献:

人民网.传媒期刊秀.《视听》.杨敏娇.热与冷的思索——论”大女主剧“的霸屏与困境.2018-03-28.

光明日报刊文.吕珍珍.期待更多女性题材剧根植现实生活.2023-01-16.

李韶丽. 女性存在与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J].大众文艺,2017,(15):23-24.

高翔.女性主体建构的文化悖论——当代文化场域中的“大女主”剧[J].探索与争鸣,2021(5):152-159180.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X2024105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