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MS理论的故障数据分析与维保修程优化
陈琛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介绍了通过基于RAMS理论的故障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现有运营状态的风险项点,提出修程改进项点,发布临时修程,对风险项和冗余项进行针对性处理。
关键词 RAMS;修程优化;RCMA
1 前言
在传统轨道交通地铁车辆维修模式下,主要依据时间间
隔与运行里程开展“计划性维修”,用于预防地铁车辆故障问题,并于地铁车辆发生故障问题后进行“事后故障修”,但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铁车辆数量增加,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维修修程,调整维修机制,力图在提升维修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延长维修间隔,减少维修成本[1]。
要实现针对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维修修程,必须对故障数据实现充分的分析管理[2],现有的故障管理模式存在记录间隔长,记录信息少,统一分析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应从增加故障信息收集量,提高分析频次方面进行提升,尤其是根据RAMS理论分析故障数据,提出不易发现的风险项点。
在修程优化方面,原有修程是针对同类型车辆的通用性修程,并没有考虑轨道、弓网、特殊运营状态等实际情况对车辆的影响,故障数据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这些因素对车辆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故障数据反应的情况,合理化调整修程。
本文将以大连地铁五号线为例,从故障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故障数据分析两个方面,阐述从故障信息收集到风险项点的识别,再到修程优化策略的全过程。
2 故障数据收集
大连地铁五号线数据收集表单部分区域填写情况如图1所示,原表单存在大量缺项或填写不准确的问题,这是由于现场维保人员对于车辆的分解结构不了解导致的。这种填写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司对车辆故障情况的掌握,故障数据难以分类分析,在五号线维保优化项目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
在实践中,可以利用分解结构和表单中的故障模式建立收集表单的选项,制作收集表单中的各级别选项。利用“Index和Match”复合函数和下拉选项区域解锁,实现上下级结构、LRU和故障模式之间的关联。表单主要分为两部分,三个区域。第一部分为对外展示区域,表头除分解结构、故障后果外并未进行太多改动,以减少对现有检修工作的冲击;第二部分为数据页面,主要通过该页面建立各级结构的关联关系,其中分为两个区域:第一区域为数据库部分,将上下级关联关系表述清楚;第二部分为可变筛选部分,通过“Index和Match”复合函数在第一区域中进行匹配,再通过可变筛选实现关联关系,改进后的数据收集表单筛选部分如图2所示。
除此之外,故障数据的记录还可以再修程优化验证中起到关键的验证作用,满足业主对于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
3 故障分析
为了进行故障的分析,首先要对故障数据进行清洗,再通过合同规定的可靠度指标确定明显的风险项,再通过FMECA同时进行危害风险等级分析和故障数据的记录,通过提出并关闭这些风险项,实现风险的实时控制,故障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
其中,针对可靠度指标MTBF的分析可以通过单月故障情况初步估计各系统的RAMS指标符合性,选出影响指标的关键故障部件,分析过程如图4所示。
针对其它未识别的项点,应进行FMECA分析,同时对已识别项点进行记录,达到对危害风险项点的全覆盖,在输出端实现完全识别,FMECA分析过程如图5所示。
4修程优化策略
4.1 风险项点的识别与关闭
通过以上部分的分析与整理,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危害风险项点,项点汇总如图6所示。
通过对修程的分析和部件的专业性分析,可以得到一套可执行的风险控制方案,达到关闭风险项点的目的,控制方案以风险预警表单的形式存在,如图7所示。
4.2 修程优化方案
针对收集分析出的故障数据,我们还可以对修程进行进一步优化,例如,可以延长检修间隔,针对故障发生的情况实时调整,最终得到该线路最合理的各项点检修间隔。
与此同时,可以以收集的故障数据为基础,通过智能运维、数据关联等方式进一步对车辆状态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吴强,胡佳乔,束长建.地铁车辆维修修程与优化研究[J].电力与电子技术,2022,24:88-92.
[2]杨静,韩春梅.基于故障数据分析的地铁设备精益化管理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6,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