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扶”与“放”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探索
王志敏
江苏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226000
摘要: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主动、认真研究、敢于尝试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现代的教育背景下,“扶”与“放”教育理念,符合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围绕了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扶”与“放”的教育理念展开探讨,通过阐述“扶”与“放”教育理念的概念,接着探究了具体的实践探索策略,来将“扶”与“放”教育理念融入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幼儿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扶”与“放”;教育理念;实践探索
引言
幼儿时期作为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强烈的阶段,通过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多样的科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锻炼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为幼儿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扶”与“放”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给予幼儿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还要给幼儿留出充足的空间,能够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扶”与“放”的教育理念的概念
“扶”与“放”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调整对幼儿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扶”是指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开展的必要的引导、帮助和支持,以帮助幼儿克服面对复杂科学现象和操作时遇到的困难,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引导幼儿逐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放手,首先为幼儿创造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扶”与“放”的关系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幼儿学习能力,来灵活调整“扶”与“放”的力度,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展“扶”与“放”的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
示范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教师示范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法,来向幼儿简单的陈述知识。目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中,向幼儿陈述知识的课堂讲授法常常被认为“灌输”的标签。而奥苏贝尔早就指出了其中的误区,接受学习并不等于机械性学习。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幼儿教育课堂的转型当中,幼儿受限于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的示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需要向幼儿阐述认知过程和认知思维。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为幼儿指明学习的方向;然后教师要进行出声演示来展现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方法步骤;最后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状态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及时调整。
例如,教师在讲解泡泡魔法这个科学课程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让幼儿了解泡泡形成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提前为幼儿准备好丰富的材料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棒、泡泡水、吸管、塑料瓶等,然后教师开始示范教学,穿着实验服来扮演“泡泡博士”,利用巨型泡泡圈吹出多层泡泡、方形泡泡,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并提出问题:“这些魔法泡泡和我们平时玩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思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开始利用泡泡棒展示吹泡泡的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做到出生演示,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吹泡泡的操作方法。
进行小组合作,促使幼儿深入理解
小组合作在幼儿在新情境中应用之前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来完成任务,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小组合作不仅是目的还是手段,根据任务的不同,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分为两者,即基本的小组合作与创造性的小组合作,两者的目的和任务都不相同,前者是为了交流和分享,完成简单的任务。而后者是为了创造性完成任务,相对来说任务难度较大,需要幼儿集思广益区解决问题。而在“扶”与“放”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幼儿科学教育教学当中时,教师会组织幼儿开展创造性的小组合作,让幼儿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例如,教师在开展《面粉变面团》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幼儿能够深入理解面粉的物理变化过程。教师首先将幼儿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将幼儿科学地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 - 5人。让幼儿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看到的面粉能够怎样制作成为食物?怎样制作成为食物?加深幼儿对于面粉用途的理解。教师为小组发放一份面粉,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面团作品,可以是动物、水果或者其他富有创意的造型,教师引导幼儿首先制作选定作品的主题,通过小组交流制作方案,并开展实施工作,最终完成面团作品并进行成果展示。小组要派出代表来对于制作出的作品进行讲解,其他小组的幼儿进行提问和建议,促进幼儿之间能够进一步交流,还能够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了解面粉制作成面团的物理变化过程,掌握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
结语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将“扶”与“放”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科学教育课堂的开展质量,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示范教学和小组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将“扶”与“放”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幼儿科学教育中,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幼儿养成科学探究思维,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未来,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扶”与“放”的教育理念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幼儿的学习能力,来灵活调整“扶”与“放”的融合比例,以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促使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周振宇,盛群力.促进参与的“扶放有度”教学模式探索[J].数字教育,2021,7(05):1-8.
陈秋来.精准扶放: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单元教学为例[J].中幼儿物教学,2021,(28):32-35.
张芳.“扶”“放”有度,生成有效小学科学实验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67.DOI:10.16728/j.cnki.kxdz.2019.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