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营养保持中的作用

作者

冯琳燕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阳江市 529566

摘要:在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食品的保存和运输提供了便利,又在不经意间可能对营养成分造成损失。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诸多新型加工技术应运而生,它们在最大限度减少营养流失的同时,还能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升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本文深入剖析了冷冻干燥、超高压处理、微波加工等前沿技术的原理与优势,探讨了它们在营养保持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食品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助力人们在享受便捷食品的同时,也能摄取到充足的营养,守护健康生活。

关键词: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营养保持;冷冻干燥;超高压处理;微波加工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饱腹感,而是更加注重营养与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作为食品产业的核心,其发展对食品的营养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往往会导致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们在保留食品原有营养的基础上,还能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外观,延长保质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深入研究这些技术在营养保持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推动食品加工行业的技术革新,更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概述

1.1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食品加工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简单的腌制、晒干,到现代的冷冻干燥、超高压处理等高科技手段,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早期的加工方法主要是为了保存食物,防止其变质,但这些方法往往无法有效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更加温和、高效的加工技术,以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这一转变标志着食品加工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2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具有诸多显著特点。首先,它们通常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能够精准地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从而实现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有效保护。其次,这些技术往往具有高效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加工过程,减少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暴露时间,进一步降低营养损失的风险。此外,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符合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这些特点使得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食品的营养保持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1.3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分类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物理加工技术、化学加工技术和生物加工技术。物理加工技术主要利用物理原理,如冷冻、干燥、超高压等,对食品进行处理,这些方法通常对营养成分的破坏较小,能够较好地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营养。化学加工技术则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食品的性质,例如腌制、发酵等,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营养成分,但也能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生物加工技术则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酶的作用来加工食品,如酶法提取、生物发酵等,这种方法更加温和,对营养成分的保留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加工技术,如高压脉冲电场、紫外线杀菌等,它们在营养保持方面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营养保持的重要性

2.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类与功能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参与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脂肪则在储存能量、保护内脏、维持体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它们参与了人体的许多代谢过程,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水则是生命之源,是人体内各种生理反应的介质。这些营养成分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这些营养成分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2食品加工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的加工方法,如高温烹饪、长时间加热等,容易导致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分解和流失。例如,维生素C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容易被氧化破坏,而长时间的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降低其营养价值。此外,一些加工过程还可能引入有害物质,如油炸食品中产生的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如何在加工过程中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是食品加工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3营养保持对健康的意义

营养保持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工食品在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如果这些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损失营养成分,将无法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长期营养不良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保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对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冷冻干燥技术在营养保持中的作用

3.1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

冷冻干燥技术是一种将食品在低温下冻结,然后在真空环境中通过升华作用使水分从食品中去除的加工方法。其原理基于水在低温低压下的升华特性,即固态的冰在不经过液态的情况下直接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在冷冻干燥过程中,食品首先被快速冻结,使食品中的水分形成冰晶,然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冰晶直接升华,从而实现食品的脱水干燥。由于整个过程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高温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因此能够较好地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等。

3.2冷冻干燥对营养成分的保护

冷冻干燥技术对营养成分的保护效果显著。在冷冻过程中,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被迅速固定在冰晶中,减少了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氧化和分解。同时,由于升华过程在低温下进行,避免了高温对营养成分的热损伤。研究表明,经过冷冻干燥处理的食品,其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的保留率可达80%以上,蛋白质的活性也基本不受影响。

3.3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现状

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一些对营养成分要求较高的食品,如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等。例如,冷冻干燥水果片在市场上备受欢迎,它们不仅保留了水果的营养成分,还具有方便携带和储存的特点。在肉类和海鲜加工中,冷冻干燥技术可以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同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和口感。此外,冷冻干燥技术还被应用于保健品、药品等领域的加工,为这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冷冻干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设备成本高、加工时间长等,限制了其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家庭中的应用。

四、超高压处理技术在营养保持中的作用

4.1超高压处理技术的原理

超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对食品进行处理的非热加工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将食品置于极高的压力下,使食品中的微生物细胞结构受到破坏,从而达到杀菌和保鲜的目的。在高压作用下,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会发生变形和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使微生物失去活性。与传统的热加工方法相比,超高压处理技术在杀菌过程中不需要高温,因此能够有效避免高温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同时还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质地。

4.2超高压处理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超高压处理技术对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小。由于其杀菌过程不依赖高温,因此能够较好地保留食品中的热敏性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研究表明,经过超高压处理的果汁,其维生素C的保留率可达90%以上,远高于传统热杀菌处理的果汁。此外,超高压处理还能有效保留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活性,使食品在营养和口感上更接近新鲜食品。

4.3超高压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超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果汁、果酱、肉类、海鲜等食品的加工中。例如,超高压处理的果汁不仅保留了新鲜果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还能延长其保质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肉类加工中,超高压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肉类中的微生物生长,延长肉类的保质期,同时保持其鲜嫩的口感。此外,超高压处理技术还被应用于乳制品、蛋制品等领域的加工,为这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然而,超高压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五、微波加工技术在营养保持中的作用

5.1微波加工技术的原理

微波加工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对食品进行加热和处理的加工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微波与食品中极性分子(如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当微波照射到食品时,食品中的极性分子会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快速振动,从而产生热量,使食品内部和外部同时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加工技术具有加热速度快、均匀性好、效率高等优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食品的加工过程,减少营养成分在高温下的暴露时间。

5.2微波加工对营养成分的保护

微波加工技术对营养成分的保护效果较好。由于其加热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使食品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营养成分在高温下的分解和氧化。研究表明,经过微波加工的食品,其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的保留率较高,蛋白质的变性程度也较低。此外,微波加工还能有效保留食品中的风味成分,使食品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然而,微波加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微波功率过高或加工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局部过热,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保留。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微波功率和加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营养保持效果。

5.3微波加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微波加工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诸多应用优势。首先,其加热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食品的加工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微波加工能够实现食品内部和外部的均匀加热,避免了传统加热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局部过热或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此外,微波加工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目前,微波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干燥、杀菌、解冻等领域,为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微波加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包装材料的要求较高、对食品的形状和成分有一定限制等,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克服。

六、其他现代加工技术对营养保持的作用

6.1高压脉冲电场技术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施加高压脉冲电场,使食品中的微生物细胞膜发生电穿孔,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该技术在杀菌过程中不需要高温,因此能够有效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研究表明,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的食品,其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保留率较高,且能够保持食品的原有色泽和质地。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果汁、牛奶等液体食品的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6.2紫外线杀菌技术

紫外线杀菌技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对食品进行处理的加工方法。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且在杀菌过程中不会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紫外线杀菌处理的食品,其营养成分的保留率较高,且能够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的表面杀菌和包装材料的消毒等领域,为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了一种环保、高效的杀菌手段。

6.3酶法加工技术

酶法加工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酶对食品进行处理的加工方法。其原理是生物酶能够特异性地催化食品中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食品的加工和改造。该技术具有温和、高效、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够在不破坏食品营养成分的情况下,实现对食品的加工和改良。例如,酶法提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等;酶法发酵技术可以用于生产发酵食品,如酸奶、酱油等。研究表明,酶法加工技术能够有效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且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七、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营养保持中的挑战

7.1技术应用中的挑战

尽管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营养保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新型加工技术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家庭中的应用。例如,超高压处理设备和冷冻干燥设备价格昂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一些加工技术对操作条件要求严格,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否则可能导致营养成分的损失或加工效果不佳。此外,部分加工技术对食品的成分和性质有一定要求,例如微波加工对食品的水分含量和包装材料有特定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如何降低技术成本、优化操作条件、提高技术的适应性,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7.2营养保持的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保持,需要采取一些优化策略。首先,应根据食品的性质和营养成分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技术。例如,对于热敏性食品,可优先选择非热加工技术,如超高压处理、冷冻干燥等;对于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采用温和的酶法加工技术。其次,应优化加工工艺参数,通过实验研究确定最佳的加工条件,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此外,还可以采用复合加工技术,将多种加工技术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好的营养保持效果。

八、结语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营养保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冷冻干燥、超高压处理、微波加工等新型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减少营养损失、延长食品保质期、提升食品品质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仍面临成本、操作条件、适应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保持,需要根据食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技术,优化加工工艺参数,并采用复合加工技术等优化策略。未来,随着绿色、环保、智能化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将在营养保持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营养、安全的食品,助力食品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曹秋锋,刘婷婷,吕金朵.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及其对健康的影响[J].食品安全导刊,2024,(12):125-127.

[2]侯港华,丁哲.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食品工业,2024,(20):7-9.

[3]刘澜.食品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食品,2025,(02):64-66.